关于成立鸡冠山乡家校协同育人中心的决定 鸡政发〔2024〕4号 为建立一个管理规范、运行顺畅、覆盖广大青少年及家庭的家校社共育指导中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校社共育指导网络,精准发力,全面完善我乡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探索、要素配置、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汇聚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固化成果,支持学生健康发展,使教育变得更为鲜活、温暖而有力,全方位解决因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各种问题,决定成立鸡冠山乡家校协同育人中心。 一、
具体要求: (一)
指导教师引育。 “立德树人”是教师做好引路人的首要问题。教师自身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学生的楷模。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教师要注重价值观的澄清,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具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其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动力。 (二)家长素质提升。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双方的奉献,更是生成与发展合作。秉持“治未病”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大对家长的蓄势赋能,家校合作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当教师向家长单向地传递信息,而没有获得家长的反馈时,这不是合作,而只是“通报”“告知”。当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认识、理解、感受、期待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则离“合作”依旧遥远。合作的主体双方都带着真实而独特的个体认识、理解、情感、期待投入其中,相互的改变必然发生。 (三)实践指导推进。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个世界,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关键人。家庭与学校,或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喜怒哀乐,其合作状态,直接提供了孩子发展的资源、空间和路径。孩子可以不优秀,孩子可能缺点很多,但老师从来看到的都是闪光点,作为家长感恩老师的肯定,同时感觉自己做的太不够,就会主动介入学校的教育。 (四)心理健康关爱。学校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全面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状态、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情况等,要建立定期家访和日常家长联系制度。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家校间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学业成绩、生活习惯上,更要启动学生的心理预警机制,对突发情况的学生群体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家访;之后,班主任牵头,全学科参与,家校社协同,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做到持续关注,以家访为起点,以家校社协同为半径,画出育人同心圆。 (五)社会资源汇聚。为确保家校社三方能够正常、有序开展协同育人的相关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由政府牵头,最大限度地整合三方资源,规范三方的责权利,确保协同育人能够务实地开展、有效地运作。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求同存异等原则,开诚布公,广泛深入地就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集众智、聚众力,不断增强协同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六)理论研究探索。 根据社情、校情、班情、家情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改革,打造“共育同心圆、全链条、生态圈”效应,塑造“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的品牌特色,各相关单位,结合自身职能,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家校社协同工作中来,共同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关注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推动铁岭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共献。 二、组织机构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组织机构由以下成员组成: 主 任:副 乡 长 冯 苗 副主任:教育助理 杨红阳 成 员:副 校 长 马广宇 妇联主席 杨 阳 团委书记 刘成功 教师代表 林 娜 家长代表 康 晶 铁岭县鸡冠山乡人民政府 2024年3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