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应说,新冠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在全球迅速蔓延。进行溯源,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发展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自然过程,了解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病毒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依靠科学家、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溯源工作。”王志刚解释说,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的活动,涉及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以及大数据等多个学科。病毒溯源是一种科学活动,应以科学家为主来开展,解决和回答的是科学问题,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够阻止它。
“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王志刚说,一方面,怎样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科学地进行病毒溯源工作。
关于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已有一些成果反映在学术论文中。王志刚介绍,截至5月底,国内科学家已发表论文206篇,国外研究团队发表论文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有19篇。同时,建成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收集分享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到18967条。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病毒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王志刚指出,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继续依靠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