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辽委发〔2020〕12号)的部署,铁岭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铁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双评估”“双评价”及专题研究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高效能治理为手段,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对铁岭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分为全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全域总面积2249.5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02.09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主要内容包括:
(一)提出了规划战略与目标。一是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结合铁岭县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山水人文特色和主体功能定位提出了县域发展四大战略定位:即辽中南—哈长城市群重要连接纽带、辽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引领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铁岭市东部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二是结合城市发展规律和中心城区承担的主要职能,提出了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即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辽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城市。三是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标准规范、对标其他城市确定了规划目标和空间底线、空间结构与效率、空间品质等33项规划指标。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用水总量等主要约束性指标,同时将主要约束性指标纵向传导至各乡镇,为指导下位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
(二)统筹划定了重要控制线。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布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了“三区三线”。同时,按照规划编制相关要求,划定了全域历史文化保护线、洪涝风险控制线、矿产资源控制线和中心城区城市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等其他重要控制线,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主要控制线体系。
(三)优化了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是根据铁岭县农业资源禀赋,构建了“三区、两带、多基地”农业发展格局;二是依托铁岭县的低山丘陵、森林、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构建了“一屏两廊”生态保护格局;三是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为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构建了“两轴、两核、多点”城镇开发格局。
(四)划定了全域规划分区。将全县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6类规划分区,优化了国土空间功能结构和布局,明确了管控规则和要求,为实施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奠定了基础。
(五)完善了支撑保障体系。一是构建并完善了以“一横三纵”铁路、“十”字形高速公路、“2+4+14”国省干线公路、通用机场、“一主多点”的铁路客运枢纽、公路对外客运枢纽、“物流中心—物流基地—物流节点”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网络;二是协调优化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采矿等支撑保障设施空间布局,形成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3个,保障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空间需求。
(六)强化了区域公共安全韧性。明确了防洪排涝、地质灾害防治、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灾害设防标准及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布局,划定了灾害风险控制线,加强对风险极高区域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升了全域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七)加强了城乡风貌管控。一是结合自然地理格局、山水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将全县划分为东部浅山林地风貌区、中部都市风貌区、西部田园风貌区,构建了全域“三区”的城乡风貌分区。二是结合城市分区、城市形态、公共空间、建筑风貌四大要素,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特色商务风貌区、现代宜居风貌区和现代产业风貌区,对建筑风貌、建筑高度、视廊天际线、通风廊道等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严格管控,强化开发强度控制,不断提升国土空间的颜值和魅力。
(八)优化了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结合城市增长态势和“双评价”中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按照“东延、西拓、北控、南进”的拓展策略对中心城区进行扩展,构建了“一带两区,一廊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了用地性质和规划分区、分类,提出了规划用途兼容性指引,完善了城乡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网络、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救灾设施配置,提升了城市宜居宜业品质。
(八)明确了修复与整治安排。针对农业、生态、城镇等3类空间,分别提出了修复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安排。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增强修复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提升耕地等农用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储备需求,在保障城乡增减挂钩和采矿用地挂钩政策实施的同时拓展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城镇更新重大工程实施,挖掘存量城镇建设用地潜力,改善城镇功能和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
(九)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安排等,明确了规划近期安排计划,提出了乡镇级规划指引、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单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和生态修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镇更新的近期安排,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空间保障。
解读单位:自然资源局
文件解读人:张皓
解读人办公电话:788331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