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即一产增加值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5%;工业增加值达到34.6亿元,年均递增8.7%;旅游、餐饮、服务业达到2.9亿元,年均递增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25万元,年均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4000万美元;
出口创汇达到4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0元,年均增长1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2%。
二、发展重点
(一)加快发展现代工业
强化项目带动理念,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活力,积极把握有利时机,全力争取大项目。紧紧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专用车生产等重点产业,继续加大对特大项目的招商力度,不断拓展招商领域。进一步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我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我镇的农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并以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东“果”、西“菜”、北“苗木”的产业布局,坚持把抓项目、抓特色、抓服务贯穿于农业工作始终。利用我镇原有的畜牧养殖基础鼓励农民进行“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壮大种植、养殖规模,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做到“规模经营强镇、特色生产富民”,使我镇成为新老城区乃至全省的菜篮子及副食品基地。
(三)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抓好“山水丽城”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扎实做好乡村亮化、村屯绿化、村民饮水净化、主街两侧美化、道路硬化等工作,逐步提升并完善文化广场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社会治安等管理工作,依法行政,抓好违法建筑拆除工作。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西甜瓜、寒富苹果、草莓等特色农业,完善绿色农业观光区,进一步加强采摘园规模建设。着重加强环境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配置。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发及宣传力度。重点建设大台山旅游风景区。打造果蔬采摘、休闲旅游度假等价值链整体效益。
(五)全力做好社会事业
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改善部分小学的校舍,保证学生受教育环境安全。加大对卫生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扩建卫生院规模,提升就医环境。着重发展文化事业,普及文化广场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坚持上争、外引、内聚,进一步激发全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沈阳牌,把沈阳及其周边城市能够整体搬迁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重点,同时要加大对长三角、京津唐地区招商力度,强力引进这一地区向外转移的企业。
(二)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绿色无公害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镇内的西香瓜、苹果、芹菜、蒜苗进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拉长西甜瓜、苹果、绿色蔬菜、生猪、奶牛、肉食鸡等产业链条,充分拓展农产品的销售空间。进一步扩建木厂千棚果菜小区,加强三台子水果基地建设,安装照明设施,修路边沟等加强配套投入。
(三)认真执行城镇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认真执行城镇规划,以实现规划各项目标为动力源泉,抓好“山水丽城”房地产开发项目,力争五年内实现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并以此为契机,做好工业、服务业等相应行业规划,逐步优化环境,发展成为现代物流、特色小吃、观光度假与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四)依托镇区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进一步改进沈环公路沿线两侧的养马堡村和镇西堡村“餐饮小吃一条街”特色,为前来就餐的宾客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快实现休闲采摘区的绿化、美化、亮化目标,扩大采摘规模,着重吸引更多游客,提升采摘业效益,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依托大台山的悠久历史,开发建设大台山旅游度假村,推动大台山旅游提档升级。
(五)夯实财税工作
加强税源调查,摸清税源底数,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跑不漏,确保年度财税任务完成。加大税收的执法力度,重点清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严厉打击偷、漏、骗税行为,努力提高税收质量,加强政府管税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做好增收节支,要合理控制年度财政支出总量,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和财政收支平衡。
(七)扎实做好社会各项事业
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使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困难群众的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拉动文化事业发展。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和人民内部矛盾。健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