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布机构: 铁岭县李千户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9-22
标  题: 李千户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09-22

李千户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经济结构、振兴镇域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巩固全民小康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李千户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明确发展目标,汇聚全镇力量,推动“幸福李千、美丽李千、文明李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三五”以来,李千户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发展工业经济,扶持壮大特色产业,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2020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12亿元,年均增长6.5%工业总产值41000万元,营业收入35910万元,工业增加值7790万元。新增工业户数10户,投资技改4200万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亿元,年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22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三产结构由2016年的57:38:5发展到30:62:8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以项目引进为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实施招商、以商招商战略十三五期间镇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135次,先后赴江苏、吉林、北京、河南、广东、上海、沈阳、朝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前来考察的沈阳正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沈阳市爱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沈阳市汇斯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长春市嘉兴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沈阳东芝电梯制造有限公司、嘉禾宜事达(沈阳)化学有限公司、沈阳春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积极洽谈、协商,以真诚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使项目留的住、落的下。通过“招商引资”入驻了15家企业,较大型企业集中飞地落户在铁南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协调解决土地、环保等各项生产问题50余件,保障了新项目顺利建设。列为全省重点的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成达产,多次接受省市相关领导视察,成为农业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标杆企业;协和兴达风电顺利建设并投产达效;深入实施飞地工程,新签飞地项目辽宁圣奎EPP泡塑产业园圆满落地,开工建设606所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对花豹冲村实行整村搬迁,动迁农户600余户,征地工作正在推进。五年来共启动亿元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新增规模企业三家:分别是铁岭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铁岭协和兴达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辽宁鼎丰科润饲料有限公司。这些重点项目落地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开发通风道间隔、墩式栽植、全园疏枝等新型高科技丰产榛子园20个,开发总面积2万亩,全镇榛林面积8万亩。马侍郎贡榛、深山乡等知名榛子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达生食品有限公司开启了榛子深加工,提高榛子附加值开发寒富苹果1200亩,全镇寒富苹果园面积6000亩。二是抓畜禽养殖业。发展富贵山吉祥庄等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2家。年生猪饲养量102990头,出栏65990头;黄牛饲养量6480头,出栏3600;奶牛100头;羊饲养量10360只,出栏6810只;禽饲养量823259羽,出栏636189羽;肉鸡饲养量726259羽,出栏549180羽。三是抓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棚菜生产,组织菜农到朝阳等地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新技术,并在小屯、营盘、东催村新建蔬菜生产示范区200亩。四是稳定粮食生产。创新经营模式,推广规模化经营,引导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6.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五是抓绿化苗木产业。草坪种植面积保持在6000亩以上,实现种植、管理、销售产业化;开发花卉苗木3500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公路投资约2000万元铺设黑色路面32.8公里、水泥路13.1公里、桥涵5座。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朴起村、岭西村、柴家村、上台村新修水泥路16公里,总投资在500万以上,乡级公路全部是黑色路面,23个村实现户户通。以马侍村、柴家堡村为试点村全镇推广垃圾分类,购置垃圾转运压缩车一辆,电动三轮车2辆。新建26个大型(100平)垃圾池、小型垃圾池120个,投入1200个垃圾桶,共计投入75万元。运营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五年共转运垃圾3万吨左右,共投入资金550万元。在西催等村投资680万元修石砌边沟43000延长米;在马侍、望宝、小屯等村投资380万元修三统一院墙19000延长米;在小会等村修文化广场11处,并安装了健身器材,总投资2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300户;在各村主街栽植绿化树木6万株,栽花20余万株;各村安装路灯620盏,总造价200万元。为营盘等21个村安装了自来水,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对镇内15条主要河流的险工险段进行了治理,实施康庄河、白梨河、二龙河、恶龙河、上未河小流域治理,新修堤防29公里,加固堤防17公里,护岸工程4.6公里,生态护坡20公里,修农田作业路56公里,修建桥梁6座,修建丁字坝13座。开发蔬菜保护地3500亩。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果。鸿博家园住宅小区一期开发2万平方米,投资0.5亿元,建楼房四幢,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彻底维修了上台水库大坝输水洞根治了坝体渗漏水现象,解决了40多年留下来的疑难问题。落实河长制河道巡查常态化,集中清理河道垃圾,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柴家村整村厕所改造199户,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集中式供水,建立污水管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被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抓住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契机,围绕凡河主轴线,开发了现代农业观光体验采摘区(小屯村大樱头)、滨河骑行廊道、黄庄生态谷、张楼滑翔伞基地、朝阳洞旅游等重点项目,辐射开发了马侍农村题材影视剧拍摄基地、东催村红色景观游览点、花豹冲杏花观赏摄影区等跟进项目,初步完成小屯、马侍郎桥、张楼子三个村的旅游规划。同时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修缮了李成梁家族墓和冯广民故居。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推进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和校园环境改造工程。累计投资1000万元,对李千、催阵两所中心小学,上未、花豹两所村小进行了环境改造,新建李千中心小学幼儿园,使全镇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投资120万元,实施了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新建住院楼450平方米。争取和落实优抚和救济资金100多万元;办理低保户923户,五保户243户,城镇低保118户,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新建了计生办办公楼,极大提升了育龄妇女的检查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5年农民参合率达93%。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有线电视普及率100%,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不断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中秋诗社”、伞灯秧歌等文艺品牌。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狠抓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新建扩建了辅民、白梨等21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镇26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2012年实施了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新建二层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1100平方米,方便了群众办事。实施606所二期工程征收安置,支持国防事业,镇内机关干部58人、护林员水管员80人、各村村书记、第一书记及村级后备干部全员参与,攻坚克难。全村643户,含分户31户,已签完协议632户,完成98.2%,拆除房屋623户创造了李千速度,锤炼了干部作风。

“十三五”以来,李千户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是经济总量小、增速慢;二是规模企业少,上缴税金数额小;三是农业产业化还不够发达、龙头企业少,带动效应差;四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创收路子少;五是镇区小城镇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上述问题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展望“十四五”李千户镇将迎来重要的关键发展期。从国内大环境看,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我们这类农业大镇的发展势必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省市至上而下均十分重视,全力督办,把棚改政策延伸到农村,可以有效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审时度势发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若干意见》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对于具备广阔地域面积、文化传承悠久,且已有了一定基础的本乡镇旅游业,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我县县域环境看,县委全委会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作为全国榛子之乡,李千户镇的榛子、寒富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必将焕发出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我县提出了将李千户镇打造成特色农贸型乡镇的发展战略,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好农产品加工园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县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不断加大,通过对凡河、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将有力改善镇域环境;随着我县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的稳步推进,李千户镇旅游产业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镇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还不够规模,种植结构不够优化,成为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坚持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商业活镇、旅游兴镇”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做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林地经济、设施农业、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生态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六项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镇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推进旅游开发,打造沈阳的“后花园”;军民融合发展,建设航天产业园,开展好各项社会事业,更好造福全镇人民。

(二) 发展目标

2025年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全镇社会总值实现16.5亿,年均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亿元,年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800万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3亿元,年均增长6.8%;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年均增长7%;三产结构由2020年的50:45:5发展到30:55:15。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坚持开放立镇,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

牢固树立“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按照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总量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我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1.争取五年内引进域外资金60亿元,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引进大项目为突破,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到2025年,全镇工业增加值要实现8亿元,年均递增长9%,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要达到10个以上,创外汇企业要达到4个,工业生产总值较2019年翻两番。2.依托中航发606所发动机实验平台项目,采取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运作,争取在2025年前规划完成铁岭航空产业园区一期项目,争取早日引进高精密航材项目;同时在优先发展主导工业生态工业的前提下,引进新兴产业,形成多管齐下、多点开花的局面;以产业集群为方向,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培育骨干企业。采取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到2025年,将铁岭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辽宁圣奎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项目、中盛(辽宁)节能科技新型保温材料项目培养成成长型企业。通过扶持培育,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发挥骨干核心的辐射效应,带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通过集团公司上下游联动将重大项目引进落地。3.新兴产业做强重点企业,提升经济增长后劲。按照“壮大一批、扶强一批、培育一批”的发展战略,做好辽宁圣奎新材料、中盛(辽宁)节能科技、风力发电、德士捷化工、鼎丰科润饲料等企业的服务和扶持,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二期项目、辽宁圣奎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协和风电二期项目、606航空发动机实验平台二期项目早日建设完成投产达效。突出品牌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引进,加速培育榛子、铁石调味、达生食品等地方特色产品,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到2025年要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5个、再创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个、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0个。4.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清理经营状况差、环境污染大的企业,稼接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工业企业发展活力。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围绕新型工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结合实际,借脑借智,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我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能力。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提供工业发展引擎。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主抓手,是促进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全镇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举措,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    

1.高位推进抓招商。实行镇班子领导带头招商和各岗位“一把手”负责,执行一岗双责”制度的同时,更加注重高位推进抓招商。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制度,采取每月通报、每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交帐的推进方式,以强劲的高压态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形成领导垂范、岗位联动、全员行动的良好招商氛围。

2.创新方式抓招商。依托我镇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多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避免贪大求洋,突出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三情”(乡情、友情、亲情)实行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格局。特别注重发挥大企业、大老板的带动效应,让他们宣传、推介引进项目,努力以最小的成本赢得最大的成效。

3.完善政策抓招商。要按照“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我镇工业发展优势,继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航空产业园区、节能保温建材、风力发电、矿产资源、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明确差异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促使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对大企业、大财团、大项目落户,实行“一企一策”,给予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

4.注重选资抓招商。健全和完善项目审核机制,重点对产业导向、客商资信誉度高、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土地利用率高、安全消防环保准入、落地条件等关键条款进行认真审查把关。选择税收和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落户条件成熟的项目优先落户,切实提高项目质量健康发展。

5.推动产业升级。按照“做强存量、优化增量、拙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做长产业链、做精产品链、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工业装备水平,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加工制造业要做大做强有产品的同时,发展其他制造项目。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

构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企业落户。在李懿线、铁抚线、辽中环线三条公路交汇处征1100亩,建成可容纳30家企业的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园区。争取市、县资金扶持,通过工业地产项目,建好各项配套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以完善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立足建成铁岭县农产品加工中心,协调好项目落地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同时,全力打造李懿线工业走廊,实现与沈阳经济区、懿路工业园区及凡河新区的对接。

做强重点企业,提升经济增长后。按照“壮大一批、扶强一批、培育一批”的发展战略,做好德士捷化工、鼎丰科润饲料等企业的服务和扶持,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风电项目做大做强,增加规模企业数量。突出品牌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引进,加速培育榛子、铁石调味、号手饮品等地方特色产品,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到2025年要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3个、再创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个、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0个。

(三)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1.建好基地。以沈铁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以“绿色”为主题,以创品牌为重点,做强榛子、寒富苹果、绿色蔬菜、绿化草木、三元杂交仔猪、黄牛、肉鸡等品牌,将李千户打造成榛子、寒富苹果、生猪养殖等综合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开发“四个特色经济片区”,构建四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一片区在张大线沿线6个村开发绿色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2000亩,栽植富硒水稻3000亩;第二片区在望宝、李千开发苗木花卉2000亩;第三片区在花豹、马侍等山区村发展榛子、寒富苹果产业,实施高产榛园创建2万亩,栽植寒富苹果5000亩;第四片区在车夫、利民等村建设玉米高产万亩方2个。通过四个片区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张大沿线营盘村的蔬菜采摘、东催村高标准大棚、小屯村的美早大樱桃采摘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全镇预计完成设施农业项目1000亩,分五年实施,每年200亩。继续加大和鼓励土地轮作力度,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再完成4000亩轮作任务。

2. 做强特色品牌。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导向,大力发展榛子、寒富苹果、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成立镇农事服务公司、榛子合作社联合社、寒富苹果联合社,组建全镇60家重点合作社联合体。加强对榛子行业的监管,从病虫害无害化防治入手,抓好绿色榛子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消费者放心食品,叫响马侍郎、榛心榛意等榛子品牌。组建寒富苹果联合社,规范苹果生产管理,打造好李千户寒富苹果品牌。稳步发展畜牧业、蔬菜种植、绿化苗木种植,打造绿色畜牧之乡、绿色蔬菜之乡、花卉苗木之乡。到2025年全镇农林牧业产值要达到12亿元,年均递增10%;全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万吨;蔬菜产量达到7.5万吨;肉类产量达到4万吨;蛋产量达到2000吨;奶产量达到6000吨。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到202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

3.促进流通。围绕沈阳及周边城市广阔市场,政府大力倡导农产品溯源,实现绿色蔬菜、榛子、苹果生产全程记录。拓宽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做大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科学化发展。推进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为合作社、农产品和大型超市搭建对接平台,畅通对接渠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20个以上,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建立26个电子商务村。

4.创新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配套服务为主,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提高我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使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0%。加强政策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流转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方式;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科技服务新机制。做强畜牧业。十四五期间,李千户镇畜牧产业发展要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镇畜牧业产值实现6.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家,龙头企业3家,规模化养殖率80%。完善小屯生猪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园,扩建200亩,在全镇大力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牛饲养量达到3.12万头,出栏量达到2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35万头,出栏量达到30万头;羊饲养量达3万只,出栏2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出栏量达到70万只。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镇村面貌

全面规划镇区小城镇建设,做好统筹规划,逐步开发,提升镇区综合服务功能。

1.实施小城镇建设。完善镇区功能,按亮化、绿化、净化的要求,做好垃圾清运、环境美化、污水处理,彻底改变镇区落后面貌。实施天燃气工程,建好燃气中转站项目。2020年,力争镇区人口达到10000人。完善花豹村整村搬迁后续工程,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局“飞机发动机露天试车台区项目”建设的要求,将花豹冲村住户整体搬迁,在东催村建设花豹农民新村一期工程,投资3405万元,占地145.6亩,总建筑面积13453平方米,满足99户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实施路灯安装、集中供水、供热、文化广场、修路、修排水沟、村屯绿化等工程。

2.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利用邻近辽中环线高速公路、铁抚公路的优越交通条件,在镇区发展农资连锁店、特色饭店、日用消费品连锁店40家,在李千户村建风雨农贸市场4000平方米,设摊位500个,建成全镇的商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畅通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范围、提高服务功能。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以房地产开发、农产品流通、旅游业、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发展速度和规模,提高其对全县经济的贡献份额。重点搞好李千、催阵两个农贸市场及榛子交易市场、小屯三元杂交仔猪交易市场、张楼、催阵草坪苗木市场建设。

(五)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加快旅游业发展

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精品旅游项目。以“大靠村云上田园养生谷”为重点,带动全镇各景点建设。按照“一带八区十六板块”的总布局,围绕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主轴线,建好青云山、凡河谷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带(一带),围绕“一带”完善八大度假区的建设,即:花豹民宿旅游度假区、凡河岸旅游度假区、马侍郎桥影视基地休闲度假区、青龙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区、蒙、鲜、满族风土文化度假村、滑翔伞体验观赏度假区、地方历史文化陈列馆、地方乡村大戏院。

加大旅游业的投资开发力度。以小屯、西催、马侍旅游开发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成熟的乡村旅游品牌模式,使之成为李千户镇支柱性产业。一是完善李千户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境内小屯现代农业体验、西催凡河休闲旅游、马侍影视基地、上台水库等旅游项目,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与管理。凡河沿岸要建好蒙古、满族风情餐饮、住宿、水上娱乐、温泉度假村、果蔬采摘园等项目。同步开发大靠村云上田园养生谷、马侍影视基地、康庄生态农业观光区等项目。二是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重点打造魏燮均纪念馆项目、马侍村农村影视拍摄基地,配套开发农家院50家,家庭宾馆50家,形成集采摘、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模式;继续加强花豹冲诗歌文艺创作基地和朴起伞灯秧歌文化基地建设,包装好文化旅游产品。三是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投资500万元规划、设计、开发小屯凡河漂流AA级景区,完善小屯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完成小屯温泉度假村建设;投资300万元,改造东催、西催村基础设施,通过道路、围墙、院落、标识等建设规划改善旅游环境;2025年力争实现旅游业收入2000万元。四是加强旅游线路策划包装。推出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精美旅游路线。继续搞好与沈阳、铁岭“旅游同线”的对接,大力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和民俗观光旅游。开拓“互联网+旅游”市场,整合镇内旅游资源,在网上推出旅游线路。五是加强境内文物保护。加大对李成梁宗族墓群、观音阁山城遗址、朝阳洞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发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开发乡村旅游。在催阵堡建一座历史文物陈列馆,以名人、文物、文史展现我镇的历史风貌。建设乡村大戏院,演出反映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打造高标准的旅游产品。

(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功能,打造村屯之间畅通的连接线,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四五期间拟实施工程项目:道路建设总预算投资6900万元,对全镇26个行政村的农田作业路进行改造,新铺水泥路面,改善农业生产交通条件。全镇26个行政村修农田作业路245条,总长度275公里,农田作业路设计宽度为3.5米。修建桥涵197座。两年内争取将全镇乡级、村级沙石道路全部铺上黑色路面,十四五期间争取全镇破损严重路面全部进行大修或中修。

2.坚持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在全面分析李千户镇自然、地理、水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编制符合我镇特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利。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7200万元,对全镇14条河道河堤险工险段进行系统治理。争取河道治理项目,对各河道险工险段进行系统治理。提升防洪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饮水安全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亿元,在李千户镇区和催阵堡分别建设2个自来水厂、2个污水处理厂;实施12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镇自来水全覆盖。2021年9月至2023年底。安防工程:两年内争取全镇所有险桥、险涵及破损严重的桥防护栏全部恢复。陡坡路段增设防护栏及警示标牌。水库移民工程:投资1亿元,对全镇各河道实施清淤工程;对上台水库及4个塘坝进行除险加固;对凡河沿线水田村水渠进行修复,建立防汛抗旱预警体系建设。2021年9月至2023年底

铁岭县李千户镇凡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打捆项目:投资7200余万元,对凡河河道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清理,实施生态护岸工程,对小屯养殖小区进行动迁;对凡河沿线各村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包括:

(1)河底污染物清理工程

(2)护岸工程

(3)畜禽养殖粪便贮存设施工程

(4)养殖区动迁改造工程

(5)设备用车购置工程

(6)河堤绿化工程

(7)监控工程

(8)凡河沿线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     2021年至2022年12月

3.建好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田间作业路建设,铺设3米宽水泥路66公里;实施节水增粮项目旱田管灌3万亩,水田渠道衬砌支渠8千米、斗渠3万米,修方涵16个、营涵40个,水田清淤58000米;加强防洪体系建设,重点对上台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境内恶龙河、白梨河、二龙河等中小河流进行整治,提高防洪标准;改造中低产田,以凡河沿岸各村为重点,实施造地工程;推进提水灌溉工程建设,保障东催、西催等村万亩水稻的灌溉用水;加强灌溉工程建设,以康庄、张楼等村为重点,实施草坪节水喷灌及榛林引水上山工程。

4.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全镇原有道路绿化20公里、树木15000株基础上,五年内争取道路绿化达到50公里,种植树木达到30000株。每年植树造林6000亩,其中实施榛子造林4000亩,其它经济林2000亩。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严控开垦小开荒行为,做好退荒还林,确保不反弹。对全镇26个行政村17.8万亩山林分阶段实施封育,在2021年完成3个村的山林封育、2022年4个村、2023年6个村、2024年6个村、2025年7个村。全镇山林的延长米数约40万米,预计需刺网237.78万元,需水泥柱及人工车工等645.5万元,共计883.28万元。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时时监控山林免遭破坏,预计安装47座基站塔位安装双普热成像云端平台,2021年安装8个、2022年安装8个、2023年安装10个、2024年安装10个、2025年安装11个。10年服务期,需用资金1880万元。

5.继续推进人居环境、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向各个项目推进。一是坚持不懈的搞好村屯卫生整治工作、村屯绿化工作在完成柴家、上未两个村的同时继续推进。搞好厕所革命工作,主要完成花豹冲新村151户,东催村480户,西催村500户水冲厕所改造,污水管网建设。二是黑土地项目继续推进,在完成2018到2020年,计划40000亩的同时,努力在2021年到2023年再完成40000亩黑土地项目,让我们的土地质量得到更好的保护。三是握标准,把握时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小屯村30000亩、上未村7000亩建设目标。实施废旧非煤矿山复垦还林1500亩。实施生物质燃料加工,将玉米秸秆、榛子秆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推广安装生物质炊事采暖炉500个,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节能减排。推广安装新型户用沼气罐500个,转化利用人畜粪便,改善村屯卫生环境。

6.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采取政府支持、集体出资、农民自筹等多层次投资方式,重点加强道路交通、邮电通讯、电力供应、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村村有定点卫生所,供电可靠性要达99%,电压合格率要达100%争取“十四五”规划内将乡级道路基本达到标准化。(路基平整、道路设施齐全、道路绿化完好)。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准备新增垃圾压缩车一辆,预计30万元。新建垃圾池50个,预计75万元。新购垃圾清理钩机、铲车,预计2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预计150万元。

7.继续推广垃圾分类。在原来试点村基础上,全面推行我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垃圾转运中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使垃圾处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合理,由原来实用型垃圾桶,垃圾池向多功能,智能型转变。强化垃圾分类队伍建设,每村配备一名专职卫生监督员。一名专职生活垃圾清理工人,对各村生活垃圾做到日程表式计划科学清运。

8.切实做好文化建设,争创文化强镇。在全镇精神文明和整体发展中能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统一指导书法协会、秧广协会、剪纸协会、跑步协会、书画协会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活动,推出李千户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品牌,不断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中秋诗社”“伞灯秧歌”等文艺品牌。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引导各村群众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活动,争取走在全县前列。加大对本乡镇演出团体的管理规范,使其在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推动科技富农。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步伐,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榛子、草坪、农机安全生产等生产技术讲座,健全四位一体培训网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计划培训农民达一万余人次。大力支持农民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副产品入超市、进家庭。

2.社会事业要明显进步。完善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要达到96%以上;加快城乡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到“十四五”末期,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0%;加强网络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雷锋精神,提高群众道德品质。

3.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办学条件,计划在催阵小学新建半封闭式2000风雨操场一座,并对三所小学进行环境美化。催阵中心小学教学楼厅廊文化建设3366平。李千中心小学食堂井下水菌络群检测总数不达标,计划使用自来水解决食堂用水问题。李千中心小学教学楼建于2004年,窗户均已老化曾经坠落过,为确保安全需要更换。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关爱留守儿童,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到100%。大力扶持学前教育,提升各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将李千小学幼儿园建成全省标准示范园。加大校园、幼儿园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开展“普惠制”、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等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校教育作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实施李千、催阵两所医院改建工程,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村一个并全部达标。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工作,普及率达9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杜绝群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注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十四五”期间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高危企业“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到100%,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率达到100%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各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点要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扶持,帮助收入较低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到2025年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达100%。二是健全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和健全包括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以及计免保偿、妇幼保健保偿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到2025年农村健康保障制度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困难群众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四是深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做好精准扶贫,确保十四五期末消灭贫困人口。六是做好残疾人救助工作,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之脱贫致富。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深刻领会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争取各级财政在转移支付、重大政策性试点、统筹城乡试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推广、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努力把各项重大政策转化为推动李千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全力包装项目申请立项,将我镇的重点项目纳入到市县“十四五”规划项目中,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实施项目带动

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结合实际,借脑借智,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我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能力。

(三) 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投资硬、软环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公开高效的政务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严格实行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建设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形式的“三乱”行为。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村面貌。各村实现户户通,环境治理常态化,村村安自来水。实施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环境治理、清理违章建筑、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完善镇区各项服务功能。

(四)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制。党委书记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具体项目到各村各组站,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按时限要求完成各项目。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镇政府要协调打造一个农事融资平台,与各家银行做好衔接,通过土地、住房、农产品等抵押物办理贷款,解决农户资金周转问题,促进龙头企业、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壮大产业规模。

我有建议

带  "*"  的为必填项

提出问题和建议
*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