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继续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着力解决我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根据国家、辽宁省、铁岭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政策导向、规划纲要及《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编制《镇西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全镇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共存,总体而言危中有机,但仍是我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
“十三五”时期,我镇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生态立镇”的战略目标,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做实经济数据,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总规模实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555万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225万元,可支配财力实现1235万元。
(二)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打造“一带、两园、六基地”。“一带”:打造从养马堡村至大台山的乡村农、文、旅发展带;“两园”,即发展“木厂采摘园”和“养马堡满俗度假园”。木厂采摘园现有西香瓜、草莓、油桃、葡萄、苏子叶、香菇、蔬菜、寒富苹果等多个产业品种。木厂草莓、西瓜和香瓜均已获得“绿色标识”认证。“六基地”建设中,养马堡果蔬(食用菌)基地目前有大棚220个,近年来引进了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和着色香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养马堡小菜”品牌效应突出,茼蒿、菠菜等小菜和黄瓜、西红柿供应新、老城区市场,打造城郊“菜篮子”;甜掉牙地瓜基地已由2016年的300亩扩大到1800亩的生产面积,辐射下塔子、养马堡、心田堡、东营盘、镇西堡、东果园等10个村,产品口碑相传、供不应求;寒富苹果基地包括三台子村、木厂村、心田堡村、果园村,目前成园面积保持在2000亩。大果榛子基地包括歪石、三台子、东营盘等村。苹果重点打造采摘园和标准园,榛子打造示范园;巩固晓兴蒜苗基地和芦堡芹菜基地。重点设计产品包装,打造品牌,进行分类销售。与铁岭农业发展集团对接,推进农超销售;利用养马堡村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发展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增加产品效益。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目前,完成土地规模流转面积41488亩,调整种植大豆8000亩;甜掉牙地瓜2000亩;落实小麦、高粱等杂粮种植1万亩。
(三)生态环境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按照“户集、村收、镇清运”模式清除垃圾。广泛宣传、引导垃圾“五指分类”,镇政府出资为各村雇佣26名村保洁员,成立垃圾兑换银行11个,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防火、禁烧秸秆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组织人员严密防控,将防火包保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头,2016年以来未出现火灾事故。落实“河长制”网格化巡查制度,制定常态化管控措施,打造山青、水碧、天蓝的生态镇西。
(四)城乡建设
建设了养马堡、三台子、河夹心三个美丽乡村。向上争取资金,通过省宜居乡镇项目,完成沈环线主街院墙4400米改造建设。争取省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为心田堡、三台子少数民族村修建村路、巷路和山前路。镇村安装路灯568盏。新建养马堡、三台子、镇西堡、河夹心等7处文化广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排水站,提升排涝能力。
(五)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缠访、闹访等不良现象大幅度减少。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在重大节点前,对重点人员和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行“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2016年以来,累计接访(上访)案件300余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案件155件,矛盾化解率达到了90%以上;解答法律咨询420人次,法律援助140件。投入资金15万元,加强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
(六)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民生事业建设。2016年以来,完成道路硬化45公里,铺设砂石路15公里;“一事一议”修建村巷路21.5公里。改造C、D级危房126户,其中D级完成45户。争取水利项目资金,完成李家屯、养马堡、西营盘、果园、木厂、歪石等村自来水安装工程。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155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为镇西中心小学建设室外塑胶篮球场和活动场地,建设图书馆、音乐活动室、购买教学设备及绿化等。改善就医条件,卫生院新购彩超、DR等医疗设备。
加强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建设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基地总占地面积14203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目前,已被列为辽宁中俄友好交流基地、铁岭市党性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扶贫工作联合指导小组,遍访94户贫困户,现场办公,因户施策,今年,自筹资金36万元为贫困户修缮房屋54户、打深水井24眼。投入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鸡鸭鹅雏1100余只。安排公益岗位8人。为贫困户办理“低保”114人。扶贫产业差异化分红50.25万元。全镇94户、211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全部实现脱贫。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展望“十四五”时期,世界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极化加速发展,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格局产生明显扰动,不仅对全球经济有短期冲击和影响,更会对“十四五”时期的国际环境及产业链全球分工模式产生明显的中长期影响。我镇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镇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内及省、市、县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继续提升。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成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协调机制亟需构建。此外,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方面出台了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顶层设计与政策组合不断加码,成效日益显现。省、市、县委制定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重大战略决策,重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村集体经济和飞地经济,推动工业做大做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镇西堡镇位于铁岭县北部,东临铁岭市银州区,西邻调兵山市,北与开原市隔辽河相望,沈环公路、铁法铁路贯穿全镇东西,哈大高铁穿越南北,区位比较优越,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较为丰厚,仙山大台山和辽河“九曲十八弯”景观山水相映、远近闻名。现存有辽长城、明古城等文化古迹遗址;任辅臣、高其佩(指画家)、刘尚清、于珍等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域内有华电铁岭发电厂、华电风力发电公司、韫达煤矿、港华燃气、辽河橡塑公司等央企子公司和民营规模企业;农业产业和设施农业基础较好,“甜掉牙”地瓜、木厂西香瓜、木厂草莓、养马堡“小菜”、晓兴蒜苗、芦堡芹菜、三台子寒富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已成为亮丽名片。
三、存在问题
1.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较少,缺乏财税支撑性项目。
2.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虽然出现了农村电商、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3.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此外,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适合我镇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系统谋划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思路,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我镇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在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通过实施“工业振兴、农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旅繁荣、人民幸福”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招商策略,充实招商队伍,培育招商人才,项目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优化工业结构,显著提高新兴产业占比,新业态培育实现新突破。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补齐城镇化短板,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新面貌。坚持将生态经济与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民生福祉借势发展,促进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到“十四五”期末,建设“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共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形成改革合力。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动能转换。
坚持工业智能化与农业现代化并重。树立紧迫感、危机感、落后感,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优化工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智能化、农业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工业强镇、农业富镇。
坚持培育内生动力与借助外部政策特殊支持并用。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主动培育适合我镇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级财政资金、政策特殊支持,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等高质量发展。
坚持民生共享与经济发展同步。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把发展的目的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坚持就业优先,加大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平安等领域民生福祉最优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章 发展战略与布局
一、发展战略
1.更加注重产业协调发展和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产业强镇战略,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做大产业经济总量。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和培育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
2.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建设,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推进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洁行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并着重抓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3.更加注重民生事业发展和平安乡镇建设,在和谐发展上有大作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历史遗迹。进一步优化文化广场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努力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畅通信访渠道,全面构建社会治安新秩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城镇布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完善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小康电及村屯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创建“六无”标准村屯。持续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促进村容村貌大改观,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抓好生态建设,统筹抓好大气、水、土壤的防治工作,打造山青水碧的生态镇西。落实“河长制”网格化巡查制度,做好河流域生态治理。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做实垃圾分类治理,制定常态化管控措施,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管理模式,加强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建设“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的新农村。
三、产业布局
(一)农业产业
以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健康农业、旅游采摘为理念,巩固扩大产业基地建设规模,逐步向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通过绿标认证、品牌包装、网络平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以观光采摘农业和高效农业带动产业效益提升和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和农超对接,打造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上行销售。以养马堡村电商服务站为示范,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拓宽农产品零售新渠道。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规模流转和引领带动,为新一轮产业振兴奠定示范基础,努力实现全镇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科技智能化、农业供销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二)工业产业
合理布局工业产业,保证条件有利、基础较好的沈环线沿线各村工业优先发展,逐步提高东部浅山区落后村的工业化水平,不断缩小各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异,最终达到全镇各村间的相对平衡;以我镇橡胶制品、机械加工、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等特色工业企业为依托,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同步发展;通过发展产学研项目,促进不同规模与技术水平的企业协调发展;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镇内的煤炭、玄武岩、花岗岩等自然资源;依托铁岭发电厂可利用的蒸汽、热水等热源发展食品加工项目,利用灰渣、粉煤灰等资源发展新型建材项目。
(三)文旅产业
挖掘文旅发展潜能,通过木厂村草莓、西香瓜,三台子甜掉牙地瓜、寒富苹果等发展果蔬采摘游;招商和规划大台山开发,推进大台山和辽河、王河景观带综合开发建设,打造山水相映的“仙山+九曲十八弯”景区;依托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挖掘文化历史底蕴,保护镇西堡古城、明长城、心田堡军马场、刘尚清故居等历史遗址。
第四章 重点任务与发展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一带、两园、十基地”产业格局。巩固提升我镇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基础,推进特色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一带两园十基地”的现代农业总体布局。依托“一带”,打造从养马堡村至大台山的乡村农、文、旅发展带;依托“两园”,发展“木厂采摘园”和“养马堡满俗文化度假园”。
依托“十基地”,重点提升现代农业示范效应和产业化水平:
养马堡果蔬基地:种植茼蒿、菠菜等“小菜”和黄瓜、西红柿等高效经济作物,供应城区市场,打造新、老城区“菜篮子”。
“甜掉牙”地瓜基地:全镇种植面积达3000亩,打造远近闻名的“甜掉牙地瓜之乡”。
寒富苹果基地:以心田堡、果园村为重点,选取丘陵地带、采光好、土壤优的地块,打造苹果标准采摘园,发展采摘游,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
大果榛子基地:以歪石村为重点村屯,种植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
晓兴蒜苗基地:以村领办的蒜苗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对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探索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收益。种植面积达40亩。
芦堡芹菜基地:发展种植暖棚80余个,占地200亩,研究农产品包装,打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葡萄种植基地:在木厂、养马堡村建设葡萄种植基地50亩。
苏子叶种植基地:在木厂村建设苏子叶种植基地30亩。
食用菌种植基地:在木厂重点发展香菇种植基地9,在养马堡村重点发展平菇种植基地,面积40亩。
中草药种植基地:在泉眼沟村发展中草药种植基地150亩。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强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与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高、质量优良的农业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稳步发展粮食产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粮食高产创建、耕地轮作休耕等项目,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补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冷库等冷链基础设施布局,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以养马堡电商服务站为依托,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推广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的循环利用。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
二、发展现代工业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以辽河橡塑、铁研橡塑为代表的橡胶制品企业、低压阀门制造、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新型建材项目为引导,主动融入市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支持企业与国内先进信息技术企业合作,为本地企业服务。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镇内工业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促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构建“数据+模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推进新技术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技术、标准、解决方案评估验证等合作。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研究及应用,促进产业向智能化发展。
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研究探索区块链在工业数据监管、网络安全、数字政府建设、农业产品质量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模式,抢抓工业区块链发展先机。
(一)培育乡村新兴产业
重点在企业市场开拓、产品研发、销售、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下功夫。可以尝试先重点针对一两家潜力较大的企业,努力在其上述方面形成亮点,起到榜样带动作用。来带动镇内企业发展。
(二)打造现代产业集聚
在招商引资和企业扶持方面重点考虑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逐渐形成产业地域优势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镇内使企业之间相互对接,达到产销一体化模式。
(三)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发展
在逐渐加强企业自身核心能力和生产规模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外部交易整合,比如并购、联合或参与代工生产等。可尝试先并购周边小规模的同行业企业和停产企业,逐步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引导和帮助企业在现有资本结构基础上,通过调节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率、开发新产品、拓度新市场、提高管理能力等方面,来创造和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通过内部整合使企业的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使生产规模在一定的资本结构和技术领域内得以扩大。
“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 1.铁岭发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总额1.7亿元,项目占地面积88.12亩,总建筑面积48364.46平方米。灰库、水池、空压机站、变电所、地磅房、办公楼、及化验室;一期、二期各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超细粉煤灰生产线。 2.牧原生猪养殖项目。占地280亩,年出栏10万头生猪。建设猪舍、配套设备、防污设施、办公楼等,投资1.1亿元。 |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推进乡村商贸物流。一是推广农村客车代运邮件快件,支持发展农村邮件快件货运班线以及共同配送、循环配送等模式,提高农村物流组织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二是推动农村物流体系改革,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支持政策,促进各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农村物流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充分认识到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围绕农村物流需求分布分散、量小、季节性强,造成农村物流组织难度大、配送成本高、经营效益差的问题,强调要抓住货源优势,统筹利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务、供销、农业等各方资源,盘活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前后向资源,探索“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邮政金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实现产、运、销一体化的农村物流服务。
四、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我镇区位优越,历史底蕴深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以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积极发挥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改善我镇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提升文化娱乐水平。
一、完善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年修缮村级文化广场两座,铺设广场黑色地面,协调文体局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加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乡村特色文艺种类,充分发挥文艺骨干作用,打造特色文艺团体。继续发掘我镇镇域历史名人资源,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提升我镇知名度。
二、完善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包括镇西特色农副产品展区、餐饮区、超市等)、红色拓展培训中心。
三、打造镇西堡镇辽河生态旅游建设项目。下塔子村(新坟)地处辽河岸边,区位优越。橡胶坝的辽河水,景观秀美。为推进我镇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发打造辽河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化垂钓园、辽河生态旅游观光长廊、画家村、影视基地、温泉酒店等旅游项目。
四、打造歪石村采摘谷、特色农产品一条街,品农家菜,开展“金秋十月歪石特色农产品采摘节”活动,提升歪石村知名度,拓宽歪石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五、我镇农业产业化调整迅速,绿色采摘园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河夹心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成,我镇将围绕以传承红色文化和发展绿色农业为中心,农旅结合,大力修建现代化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在养马堡村修建冷库、农产品加工车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三台子村,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采摘基地,其中建设高标准农业大棚30栋;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储藏库及停车场等。
“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 1.文物遗址保护与修复。恢复明长城2000米;修复刘尚清故居;恢复明代军马场;心田堡古城恢复;爱国将领于珍故居恢复等,投资1.2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2亿元。 2.镇西堡镇大台山旅游项目。对大台山进行综合开发。1在大台山山顶,建设观景台,四角安装高倍望远镜,进行场地硬覆盖,投资150万元。2对防空洞进行开发改造,加之周围丛林,可做CS野外作战基地,投资1000万元。3建设大台山牌坊,在沈环公路旁,即大台山入口处,占地2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4恢复明长城遗址大台山段2公里,建城堡关隘,投资1000万元。5修建休闲广场2000平方米,休息长廊120米,超市等,投资1000万元。6修建停车场2000平方米,旅游厕所一座,投资150万元。7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采摘园,投资2000万元。8建设民宿一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9旅游设施建设300万元。10道路铺设黑色路面,投资500万元。计划总投资695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6950万元。 3.镇西堡镇辽河生态旅游建设。在下塔子村综合开发辽河生态旅游项目,1建设现代化垂钓园,预算投资100万元。2建设画家村、影视基地,占地20亩,预算投资500万元。3建设辽河生态旅游观光长廊(包括历史文化展示),10公里,预算投资300万元。4建设辽河观光码头(逆流航线为橡胶坝至大台山后山河段、顺流航线为双安桥至橡胶坝河段),游船2艘,预算投资300万元。5建设跨辽河玻璃栈道,长500米、宽5米,预算投资1800万元。6建设观光索道500米,预算投资400万元。7打造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包括山顶景观台、木制栈道5公里、CS丛林作战基地,预算投资300万元。8建设跑马场(包括骑马射箭项目),占地面积30亩,预算投资200万元。9恢复原来的古塔(有历史记载),预算投资150万元。10建设辽河生态旅游休闲广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配套路灯、绿化、硬覆盖、景区展示图、镇西堡人文历史展示等,预算投资200万元。11建设高科技设施农业观光采摘园,占地面积10亩,预算投资500万元。12建设宿营基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预算投资50万元。13建设民俗风味一条街,长20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预算投资1000万元。14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预算投资300万元。计划总投资61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6100万元。 4.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任辅臣红色文化展览中心。总面积550平方米,投资160万元。2任辅臣红色文化展览中心布展建设。总面积55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3广场建设。总面积7857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包括任辅臣故居、任辅臣雕像、文化长廊、景点等建设。4统一院墙、围墙4km。投资300万元。5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投资50万元;栽植树木2500株,灌木1万株,总投资50万元。6停车场2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7游客服务中心。总面积8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主要设置农副产品展区、餐饮区、超市等。8红色文化体验中心。总面积5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主要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及开展拓展项目。9铁岭县名人文化展览中心。总面积7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主要建设历史、文化名人展区和近现代文化名人展区。计划总投资208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2080万元。 |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继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物流企业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提倡秸秆还田、打包处理,推广秸秆收割、粉碎加工再利用,降低空气污染。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河、河道清淤和垃圾清理。严禁畜禽养殖户污染物排放,鼓励农村牲畜粪便回收整治再利用。
全面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力推进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利用垃圾银行,实行农膜、农药瓶的有效回收和处置。
全面推进青山保卫战。大力实施植树造林行动,荒山造林约100亩;村屯道路绿化90公里;发展经济林产业1000亩;农田林网建设约700亩。
六、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高乡村美丽宜居水平。
推进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增设垃圾池、垃圾箱,垃圾银行实现全覆盖,对餐厨垃圾及时清运,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目标。
“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 1.镇西堡镇韫达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对西营盘村和永安堡村进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修建5米宽村路45公里,3米宽村路25公里,边沟15公里,盖板涵600个,过路涵洞25个,田间涵洞50个,桥6座,长7-8米,宽5米;田间作业路40公里,砂石路面;路灯150盏;行道树2000株;土地复垦面积为350亩;打深水井4眼,70米深,修建井房4座,购置水处理设备2套及其附属设施,铺设给水管网33000米;改造危房1500平方米等。计划总投资98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9800万元。 2.道路建设。完善路边沟建设30公里,村级道路建设73公里,公路增设管涵6座,修建桥2座。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防汛设施、维修养护5座排水站、河道清淤整形5公里、河道衬砌10公里。 4.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实现自来水安装全覆盖。 5.移民村建设项目。在河夹心村、木厂村、西营盘村、下塔子村、杜蒋、腰堡、东营盘、镇西堡等村安装路灯、统一院墙、绿化、建垃圾池、改造村部等。 6.美丽乡村及人居环境建设。在三台子、歪石、黄古洞、下塔子、李家屯、永安堡、木厂、果园村等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路灯、修建文化长廊等;建设垃圾银行,修建垃圾池150个,购置垃圾箱500个,改造C级危房80户、D级危房20户。 |
七、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促进重要民生领域充分发展、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战略定力,坚决防止返贫,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保持有力督导,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农村低保保障面的均衡发展;落实孤儿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
八、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雷锋文化,加强文化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大力革除陋习,树立崇尚节俭等文明新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深化诚信意识。强化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弘扬中华孝道,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风尚。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乡镇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实践。
推进全面依法治镇。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普法,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
第五章 支撑条件与实施保障
一、支撑条件
坚持政策引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人才强镇战略目标,按照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以人才评价、培养、选拔、吸引、聘用、管理、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
二、实施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和资源配置职能,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金融资本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争取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资金和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
强化重点项目支撑。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发挥招商引资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项目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增强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态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重大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