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布机构: 铁岭县管理员 成文日期: 2021-09-22
标  题: 平顶堡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09-22

平顶堡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平顶堡镇经济转型,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平顶堡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平顶堡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平顶堡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四五”期间平顶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

  预计到2020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完成服务业产值0.44亿元;农民纯收入达到16958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20万元,全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产业结构调整

  “十三五”期间,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全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加强,粮食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以林果业、中药材、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投资2000万元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全镇工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2个,涵盖新能源、建筑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推动圣添机械、恒新铝业、蓝天橡胶、辽北铸造、红印铁矿等企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我镇围绕小城镇建设和企业需求,注重发展运输、工程建设、餐饮、劳务输出等行业,第三产业稳步增长。全镇各类服务网点达200余户,从业人员达到500人

  (三)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我镇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对河流、饮用水源、土壤、森林、空气、村屯环境等方面保护,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户,1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取缔。

  (四)城乡建设

  “十三五”期间,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带领全镇人民以城乡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农村面貌工作提升工程,先后建设了平顶堡村棚改工程、建设村村民服务中心、苑家沟村自来水工程、文化广场、道路、绿化、亮化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五)对外开放

  “十三五”期间,全镇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74.9万美元。到2020年全镇出口创汇达到48.38万美元

  (六)社会治理

  “十三五”期间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创建“平安乡镇”为抓手,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的主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平顶堡镇实际,实行网格化管理,突出以“防”为主,狠抓防控调解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七)各项社会事业

  “十三五”期间,我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全镇人口出生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2‰。此外,修建文化广场5座、建设高标准村级卫生室9所。

  (八)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

  “十三五”期间,以弱势群体救助为核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958元。

  二、发展环境

  平顶堡镇地处铁岭市区北10公里处,南与铁岭市区相邻,北与开原市接壤,素有铁岭县北大门之称。哈大高速公路、京哈公路、京哈铁路穿镇而过。全镇9个行政村,人口1.9万,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土质肥沃,山地面积4.9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半平原郊区型乡镇。平顶堡镇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构建了以102国道为中枢的工业园区,园区内现有企业70家,集建材、化工、机加、橡胶、采矿、轻纺、食品等行业。平顶堡工业园区2003年被铁岭市政府评为市级工业园区。近年来平顶堡镇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果业、中药材、特色养殖业迅猛发展,“红石”牌榛子、“红石谷”中药材畅销国内外。农业合作社逐步壮大,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得到农民的认可和青睐。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运行整体质量低

  我镇经济起点低、基础差,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全镇经济总量逐年壮大,但目前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依然偏低,同发达地区相比,发展水平较低,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仍占绝大比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城镇发展滞后

  城镇建设基本属于自然发展状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活设施建设不健全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过分依赖政府投资。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功能分工模糊,中心镇功能作用不明显,缺乏经济增长点。地方民营经济呈现出增速减缓,解决就业能力下降,影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镇区对农村带动能力有限,镇区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制约了我镇的后续发展。

  (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全镇发展需要,由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但镇级财力有限,使我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等现象突出,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四)思想认识落后

  观念、作风障碍依然突出,与先进地区相比,我镇部分干部、群众在思想、思维方式等方面仍然缺乏开放、发展、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有待加强。

  (五)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我镇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影响和制约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区位、产业、资源、人文等方面优势,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提高群众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到2025年GDP达到6.66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7%,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7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233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发展战略与布局

  一、发展战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促进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空间布局

  根据平顶堡镇域内资源分布、交通联系、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条件、产业布局、土地控制红线、生态控制红线等综合条件,结合镇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镇发展基础,形成“点—线—面”式相互交叉互动、联动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核心辐射、轴点串联、成片发展”的格局。平顶堡镇形成六个中心村,分别为建设村、山头堡村、团山沟村、小红石村、椴木岭子、高箭沟,辐射周边基层村,带动其发展,并吸引其向中心村集聚。形成西部大田作物种植区、西南物流仓储加工区、中部景观林下养殖区与生态农业体验区、南部特色榛子种植区与近郊休闲旅游发展区、北部工业支撑片区)

  三、城镇布局

  以平顶堡镇区为中心,沿102国道南侧的建设村及北侧的山头堡为镇域的门户及承接点,分三轴向镇区内部辐射,带动镇区全域发展。统一规划重点建设,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集约型。优先发展平顶堡镇域中心、北部工业区及南部梅林河谷生态旅游区,以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实现镇域的统一协调发展。加速城乡统筹进程,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生产要素聚集。突出区域功能,以功能带动促进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带动城乡同步发展。

  四、产业布局

  (一)农业

  坚持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102线西侧平原地区建设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生产基地;102线东侧建设榛子、中药材、特色养殖基地,同时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通过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基地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

  工业

  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经济的脊梁。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为主导产业推动园区做大做强,逐步盘活102线两侧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全力打造610园区新型建材产业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以中电环保发电和垃圾处理厂为依托,打造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落户园区企业达到40户,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安排2000人就业。

  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促进我服务业快速、高效、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商贸流通业,以平顶堡镇区为中心,建设村和山头堡村为副中心,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强化集镇商贸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立足产业基础,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102国道积极推进物流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争创名牌。大力推动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标准的实施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文旅产业

  树立“旅游兴业”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目的地,依托梅林河生态资源和观光农业资源、辽河湾自然资源,发挥平顶堡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做优生态旅游业,打造辽北风情文化小镇,树立文化旅游品牌。将平顶堡镇镇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镇,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平顶堡镇生态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章重点任务与发展措施

   一、 发展现代农业

   (一)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单纯求量变为按需求质,通过品牌打造、政策激励和保护开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发展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全经济转型增添动力、激发活力,积极推动宝兴商贸、希强种业、田园生色、巍峰山庄等农事企业做大做强,以“红石”榛子、“红石谷”中药材、贝贝南瓜、园林苗木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方面,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的城乡发展形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争取资金建设抗旱防涝工程,建设灌溉提水站、蓄水池、路网、打井、绿化、防洪沟、微小河流整治等工程,同时建设林业标准站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站项目。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特色农业项目发展,全力推进温室大棚、采摘园、观光农业、高标果园、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采取打包、青储、深加工等有效措施(其中打包水田5000亩,旱田10000亩),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确保4.2万亩耕地秸秆高效处理。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提升农业打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力发展粮食、林果、蔬菜、养殖、中药材、采摘园等产业;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企业转移激活创业积极性,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从而提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二、 发展生态工业

   (一) 培育乡村新兴产业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保证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产业园。利用天然生态资源,推动梅林河谷和辽河湾生态旅游区。

   (二) 打造现代产业集聚

  平顶堡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20余家,集装备制造、橡胶、建材、新能源、食品加工等行业,其中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圣添机械、恒新铝业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以610园区为起点拓展园区规模,新建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基地,计划占地1000亩,全力做好道路、给排水、绿化、路灯、通讯、电力、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以中电环保发电和铁岭市垃圾处理厂为依托,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1000亩,实现再利用、再制造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持红印铁矿升级改造、拓能扩产,建设成为铁岭市高标准非煤矿山生产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企业配套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循环产业聚集区。

   (三) 加快小微企业发展

  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减税降费、金融扶持、优化服务简政放权等),同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市场订单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鼓励小微企业提升自身实力,注重人才培养、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利用商会平台,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逐步推进小微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实现二次创业。

   (四) 培植自主研发能力

  引导鼓励园区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合作,同时给予配套政策、资金方面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恒新铝业、圣添机械现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两户企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企业创新发展。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积极推进乡村商贸物流

  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争取资金在平顶堡村建设物流产业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综合商场,开展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农产品展销活动,培育具有全国性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形成紧密联系,该项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体系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促进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标准的实施,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资源配置,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完善生产性服务业

  优化政策环境,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全力营造服务优、效率高、氛围好的发展环境。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科技信息、商务服务、节能环保、基础设施、金融、物流等方面做好服务,全力保证平顶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四、壮大旅游业

  (一)加快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农业生产与休闲、康养、体育、文化、民宿、农事体验等新型业态进行深度融合,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巍峰山庄、田园声色、建设村民俗馆、梅林河现有资源,以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全力打造梅林河生态旅游谷,建设漂流、度假、垂钓、采摘、观光、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特色农业等项目,完善梅林河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橡胶坝、石砌护坡、路灯、道路、绿化、休闲广场、步道等工程。依托辽河生态保护区自然资源,全力打造辽河湾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跑马场、博览馆、民俗风味街、观景桥、木栈道、游泳馆、农业生态园、游客中心等。

  (二)强化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将平顶堡镇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村镇,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9个行政村新修黑色路面50公里,建设路灯、边沟、绿化、自来水、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统一围墙、垃圾回收站等项目。同时完成破损路面维修25公里,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充分利用垃圾发电厂余热,在建设村、平顶堡村、下屯村建设集中供暖项目;利用垃圾发电厂的污水处理场建设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三)打造旅游品牌工程

  打造融合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红色基因美丽乡村于一体旅游品牌,走出一条“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发展文化产业

  (一)形成特色文化体系

  以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重点,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形成了覆盖全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各行政村建设文体中心,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文化队伍结构从有文艺爱好与专业特长的职工队伍中调动专业人才,充实文化工作力量通过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完善镇文化站、村活动室及文艺社团组织等阵地建设和硬件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着力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精品品牌。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文艺演出、比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产业项目

  争取资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9个行政村建设文体活动中心9座,配备有图书室、活动室、健身器材、电影放映厅等文体设施,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六、 发展养老产业

  (一)建设养生养老产业项目

  坚持养老产业公益性,融合民间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梅林河旅游谷建设高标准养生养老产业项目;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在平顶堡村建设集中养老项目,同时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提供规范服务,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套建设休闲、娱乐、健身、康养等项目。培育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企业,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快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建

  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制定政策体系、完善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养老地、改革医疗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转变消费观念,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出确保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三)强化养生养老产业营销

  加快推动养生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养生养老服务的需求推动传统养老院、疗养院与文旅产业融合。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手段鼓励度假养老、异地养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服务项目。培育养生养老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支点带动养生养老产业链和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发展深度挖掘养生养老市场的消费潜力。

   七、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培育绿色经济发展载体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重点开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方面工作加强河长制建设、环卫精细化管理、取缔超标锅炉、改造高耗能高排放工艺设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对镇内梅林河、小沙河、养竹河、平顶河进行改造整治,建设衬砌、石笼、绿化、新建防护栏、桥梁、步道等工程。对镇内4.7万亩山林进行防护,划隔离带,两侧栽植耐燃树种,安装防火监控系统,对进行荒山荒沟进行绿化。

  (二)坚持集约发展

  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生态城镇建设,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活、生产、建筑、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循环发展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协同发展

  (三)加强乡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实现饮用水安全有保障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治理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采取有效措施禁止随意倾倒、堆放垃圾行为完成居民改厕工作,增加环卫投入,健全环卫队伍,购买垃圾收集车、铲车、清扫车,建设固定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同时加强环卫日常管理,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清理。

   八、 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通盘考虑城镇和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发展形态,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加强以平顶堡村中心,建设村、山头堡村为副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通过合理引导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小城镇与工贸区合理聚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争取筹措资金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道路交通通讯给排供电、供暖、康养、商业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市场化运作对居住区和商业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商业楼盘5万平方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镇形象。建设平顶堡镇消防站,配备设备、车辆和专业人员,保障居民财产和山林安全。

  (三)完善乡村基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村的道路、环卫、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绿化亮化、网络建设等。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

  九、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乡村教育设施

  实现教学现代化,让更多优质资源向中心校倾斜提高老师的地位和待遇。争取资金为平顶堡镇小学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在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所高标准幼儿园、一座图书馆、一座电教室。

  加快发展乡村卫生事业

  大力推进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诊疗检测设备,为百姓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救治。新建平顶堡镇卫生院,引进先进齐全的检测救治设备;同时对各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

  推进老龄化事业发展

  面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孝亲敬老文化教育。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培育老龄产业新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为社会贡献余热

  着力落实乡村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必须,使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确保农村的稳定,保障小康社会实现。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覆盖农村居民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生活,争取资金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九、深化体制改革

  (一)推进乡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和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积极构建领导有力、治理有序、执法统一、服务便捷、运转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扎实推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提高农村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土地征用、集体资源开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为突破口,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部署有序推进,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

  (三)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改革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产为突破口,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加强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推进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效益。按照国家最新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积极实行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十、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明晰村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关系,推进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扩大村民议事、利益表达、民间商议的公共空间。引导群众用民主的办法解决自身问题,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干部与群众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基层民主政治新格局。

  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建文明村镇着力推进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树新风为目标。加强宣传战线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为建设文明乡镇提供有力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和精神动力

  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强化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平安建设,确保镇域社会稳定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化管理、法律咨询等制度落实,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牢牢把握稳定压倒一切的总要求,把工作基点放在应对突发情况、驾驭复杂局面上,注重打牢“稳”这个根基,全面强化保安全、护稳定、促和谐各项措施。

  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质量

  以“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制度化约束、文明化办公”为目标,制订和完善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消除服务盲区,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服务对象、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办理地点、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等事项,加大基层平台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第五章支撑条件与实施保障

  一、支撑条件

  (一)要素支撑

  “十四五”期间,要抓住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人才等现代要素,走资源集约化发展道路。推动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树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要素市场观,健全科技人才市场要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内涵,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资本要素交易市场,促成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

  (二)项目支撑

  “十四五”期间,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镇域经济发展,精心谋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农业项目、工业项目、城建项目、商业综合体、休闲旅游项目等。优化项目管理,确保高标准规划设计,分节点推进实施。科学规划镇村发展,加强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功能。

  二、实施保障

  (一)制度保障

  全面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落实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制度。注重人才培养,把懂农业、爱农村的各种人才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发展的新动能制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办法,强化全方位的制度性保障

  (二)政策保障

  根据实际发展,精准定位、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支持城乡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推进平顶堡镇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前进。争取政策、资金重点推进全方面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加快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三)机制保障

  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振兴注入新动能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