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家、辽宁省、铁岭市及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政策导向、规划纲要,编制《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新台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规划纲要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共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和谐发展新篇章
(一)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新台子镇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依法监督和支持下,围绕“三大重点”“四项集中”和“五大提升”总体发展目标,全镇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布局进一步合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率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新台子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5亿元。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737.8元,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
(2) 初步完成了铁岭县核心区发展框架,形成“一核二区二带”镇区发展新格局。完成城边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快城镇化发展,全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台子镇北部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铺设给水、排水、供暖等市政管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完成道路工程建设。
(3)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9.05亿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积极推动资源整合,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诸民屯村、安心台村被列为省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率达80%,成功举办铁岭市农机工作交流会。实施畜牧业养殖标准化,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19个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场建设基本完成。
(4)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以京津冀、东三省、长江经济带等为重点区域,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定向招商,着力推进生态环保、高新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小升规、大做强”,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19户,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5)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构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村屯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完善义务教育基础,对新台子中学、中心小学、八里庄小学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广场。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新台子镇卫生院与县医院结成医疗联盟,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提高政府执政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新台子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人员队伍、中心管理、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方面不断完善。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风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依法治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信访”工作责任,积极推动减存量、控增量。
“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新台子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倚重工业,工业“一枝独秀”,但传统工业比重较大,农业产值增速缓慢,特别是服务业短板明显;二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后续财源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 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主导产业链条仍不完整,竞争优势还不明显,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问题;五是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共存,化解难度大;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群众反映办事难问题依然存在,干部作风建设任重道远。
新台子镇在“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土地存量、基础设施等后发优势,准确把握新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分步落实,努力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推向新的高度。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和“两新一重”工作,顺应新时代科技大变革,培育适合我镇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系统谋划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思路,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原则为:
促进工业智能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优化工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智能化,打造新时代工业、农业强镇。
坚持提升镇村品质。坚持精品乡镇发展战略,打造成为全县示范镇。以镇为核心,特色村为基点,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从空间特色、建筑品质、环境质量、文化氛围等方面全面提升镇村品质,从以工促农、以镇带村、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等方面相互协调、共赢发展,从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持续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动能转换,打造经济升级新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教育服务发展,强化人才资源保障,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战略,稳定农业生产,利用城镇优质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品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弘扬绿色理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风尚;加强节能减排与转变方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注重社会民生保障。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惠民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平安等民生福祉最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发展条件和发展形势,在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坚持“危中求机”“稳中求进”“实中图强”总基调,聚焦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到“十四五”期末,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稳步打造铁岭县副城区
(一)协调优化镇域发展格局
依据新台子镇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结合铁岭县“十四五”规划总体布局及铁岭县生态功能区规划对新台子镇的定位,“十四五”时期,与凡河新城(区)和腰堡新城共同组成,以凡河新城(区)为主城,新台子新城和腰堡新城为副城,共同打造“一主两副”铁岭县(市)中心城区,以三个新城构成“凡(河)腰(堡)新(台子)”组团式联动发展新格局,建设沈阳都市圈北部卫星城。重点打造“一核二带三区”镇区发展新格局,即:“一核”:主镇区;“二带”:山林生态带、平原农业带;“三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懿路工业园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城镇生活品质全面提升。通过城镇迁移、就近迁移、原地发展等多种形式强化镇区人口聚集效应,努力提升新台子镇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增强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努力将新台子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小镇区,为铁岭县副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1 新台子镇镇村职能分工一览表 |
|||
序号 |
村镇名称 |
职能类型 |
主要产业 |
1 |
新台子镇区 |
商贸型 |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 |
2 |
北地村 |
工业型 |
环保产业、新型能源、机械制造、铸造 |
3 |
懿路村 |
商贸型 |
商贸 |
4 |
西小河口村 |
农业种植型 |
绿色水稻种植 |
5 |
朱尔山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蔬菜种植、养殖(鸡、猪) |
6 |
鲍家岗子村 |
农业种植 |
绿色水稻种植 |
7 |
花豹屯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绿色水稻种植、养殖(鸡、猪) |
8 |
东孤家子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果木种植、林下养殖 |
9 |
杨士屯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果木种植、林下养殖 |
10 |
西孤家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绿色水稻种植、养殖(鸡、猪) |
11 |
索龙岗子村 |
农业种植、养殖型 |
蔬菜种植、养殖(鸡、猪) |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医疗废弃物处理智能设施部署。完善公交枢纽、线网、站点和公共停车设施规划,提高镇区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继续实施供热管网改造升级,持续改善镇区供暖质量;镇区以集中供水的方式为主,逐步建立水厂、配水厂,沿主要道路布置环状连通管道,加强全域供水系统给水管网的建设,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完善镇区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镇区综合管廊;建立健全城乡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全域环卫一体化体系、购置保洁设备、全域道路绿化、道路边沟、村庄亮化、各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小城镇“美化、亮化、绿化、净化”。
(三)优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学校、文体设施、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新台子镇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及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加强对药品经营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充实完善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娱乐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发挥其功能作用。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以光通信设备、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为发展重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整合信息孤岛,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数字街区建设,加速5G商用垂直落地,建设集“吃住行娱乐购”为一体的生活服务区。发展以电商平台为依托的互联网消费模式,合理布局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物流交易中心。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处理技术,整合全镇各领域数据资源,打造数字小镇,提高镇域社会治理和居民生活水平。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全民阅读、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认真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代理点、代理中心的工作行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依据《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全面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按照提升重点节点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实施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依托九三集团大豆产业,建设“大豆小镇”景观标识,提档升级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大豆小镇”。
当前,运动休闲和文旅康养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及旅游,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此类产业。为积极参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新台子镇重点打造以汽车运动、康养休闲为特色的农村休闲旅游小镇。计划投资3亿元在新台子镇懿路村和杨士屯村建设运动休闲小镇项目,项目分为两大板块:汽车运动休闲板块和康养休闲板块。汽车运动休闲板块主要建设以汽车小镇游客接待中心为基础、休闲观光为主题的景观大道,集汽车休闲、汽车运动、汽车制造为一体的汽车运动中心。并在杨士屯村建设奥特美越野车运动场地,开发建设集房车露营、水上娱乐、趣味垂钓、冰雪运动、团队拓展、儿童戏水、果蔬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具主题特色的专业汽摩爱好者的训练基地及汽摩赛事的专用场地。康养休闲板块主要建设生活设施智能化、功能齐全的以可移动式木屋别墅、集装箱特色小屋、汽车房车休闲屋、装配式别墅为特色的康养基地。屋与院占地约一亩,并配套蔬菜种植大棚、香槐花观赏林、金银花休闲广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养老、田园度假的养生中心。
以九三集团为基础,铁岭县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为辅,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园。用工业化和园区化发展思路指导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平台塑造,实现开放性发展。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参与”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招引国内高层次人才入驻,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要确立产业园品牌定位,组建产业园区运营团队,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将项目建设成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样板。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新台子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大力推进新型产业发展
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注重创新驱动,开发新技术,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建设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流通体系,注重品牌引领,推进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加工产品品牌,创响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溢价。注重联农带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做活商贸物流,鼓励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大型特产超市,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对接终端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成农业物联网共建共享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创新营销模式,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再造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二)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对部分道路实施更新改造,提标拓宽。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确保全镇农户安全卫生用水。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开展垃圾集中处理、改水改厕等卫生运动,对农村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做好万泉河堤坝加固、河道综合治理。
建立耕地轮作制度。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力度。以科技为网,完善区域防汛智能化建设,推动现代科技与防汛工作深度融合,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城乡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强化灾害损失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加强乡风文明和谐发展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建设18个村和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所、文化礼堂、文体活动场所、村史馆等活动阵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带头作用,让党员带头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实施典型示范工程,提升精神文明整体水平。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方式宣传乡风文明行为规范,充分运用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等各种载体,让村民潜移默化的加以理解和应用,促成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塑造村民遵德守礼的习惯,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加强文化队伍培育,丰富文化活动载体,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提高乡村建设有效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通过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聚合乡村分散的资源,推进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
(五)实现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保持战略定力,坚决防止返贫。保持有力督导,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因地制宜全力发展农村产业。依靠农村的土地性质,周围环境,打造合适本村发展的产业。长期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运用制度优势激活乡村发展与振兴的主体、要素和市场,让农村的集体土地、资产得到量化并进入市场。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着力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持续稳步受益受惠,夯实乡村生活富裕的基础。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永久保护长效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通过向内(新型职业农民)和向外(社会人力资本)吸取能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从而为农民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优化农民全面发展的社会良性运行环境。
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四、健全镇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推进教育普惠化发展,实现教育质量新提升
完善学前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进程。聚焦提升质量,发展高水平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二)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均等化普惠化进程
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普惠发展。构建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完善健康工程体系,打造“健康新台子镇”。保障出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低保对象认定体系建设,扩大城市低保保障面,强化农村低保保障面的均衡发展。落实孤儿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逐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确保补助和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完善社保信息库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城乡一体救助体系,健全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医疗参保制度。加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做实个人账户。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贫困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就业人员早参保、连续参保。落实失业保险政策。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构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重点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助服务网络,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线上线下等老年需求服务项目,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机制。
(四)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重点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助服务网络,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线上线下等老年需求服务项目,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机制。
五、加强城镇化建设
“十四五”时期,新台子镇聚力提升城镇建设品质,着力把新台子镇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国重点镇。畅通路网框架大循环,实施多项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空间特色、建筑品质、环境质量、文化氛围等方面全面提升镇村品质,从以工促农、以镇带村、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等方面相互协调、共赢发展,从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包括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纪念馆、文体馆、乡村度假区等文旅服务场所设施;工业结合文化、商业和旅游,以文商旅联动深化产业内涵。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提升制造环节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一批智能制造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产业向数字化转型。以光通信设备、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为发展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以沈阳长飞光纤光缆为龙头,抓住5G通信发展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整合信息孤岛,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加速5G商用垂直落地,建设集“吃住行娱乐购”为一体的生活服务区。发展以电商平台为依托的互联网消费模式,发展“宅经济”“线上经济”“电子商务”“无人销售”“健康养生”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模式。加强城镇内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环境,依托沈飞集团三期工程项目,依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安居环境吸引沈飞集团员工入住镇内。
六、努力实现产业镇区融合发展
(一)加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十四五”时期,坚持“农业富县”,巩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示范县改革成果,创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新举措,探寻平原农业大县农村发展新突破,探索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粮食高产创建、耕地轮作休耕等项目,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施粮食高产工程,推广先进适用农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我镇的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完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布局,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建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推广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的循环利用。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充分利用小麦麸皮、豆粕、锯末等生产食用菌,走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依托九三集团大豆产业,抓好新台子大豆小镇建设。我镇实施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打造以大豆、汽车运动为特色的农村休闲旅游小镇。
依托“一核两区两带八大示范园八大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稳定种植业面积。做优粮油产业、做强设施蔬菜产业、做精水果产业、做亮特色产业。适度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稳定猪、鸡养殖规模,增大牛、羊、驴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粮”等生态化养殖模式。
(二)优化协调工业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以沈阳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中心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支持,以专用车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整车生产,零部件加工,不断完善集群内企业的产业链,与整车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为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先进材料及冶金新技术产业基地,提高新材料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
加大争取资金和融资力度,稳投资促增长。贯彻落实新一轮振兴东北政策和中发37号文件精神,抓住突破辽西北机遇,精心包装符合政策支持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争取国家和省对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努力扩大有效投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三)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创新服务新业态
坚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服务业内部融合。服务业与城镇化融合。服务业与农村融合。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东北信息产业园、阿里巴巴、移联网信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村淘服务站。以我镇及其他乡镇为试点,搭建全市第一家云平台。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和城市管理融合发展,建设“智慧铁岭县”。
七、发挥制度优势,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镇党委领导、镇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台子镇。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惠民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平安等民生福祉最优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加强和创新镇、村社会治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化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形成覆盖全面、过程完善、触角灵敏、上下联动、各方协同、依法治理的工作格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举措的带动下,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呈现历史性新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关键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不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征程中,要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并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专门部署,开启社会治理迈向格局构建的新阶段。本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领导、工作任务、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求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让更多的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更加多元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更加公平地享受社会治理成果,才能让社会治理格局更加清晰、效能日益彰显。
(三)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布局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从而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
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更多创新性理论观点和突破性对策举措。
提高决策统筹能力。加强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加强系统部署、统筹推进,更加重视各方面任务的整合贯通、各项政策制度的系统集成,使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落实。尊重和鼓励基层创造,善于把改革举措、实践创新系统集成并上升为顶层设计,推动社会治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提高打击防范能力。运用好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力量,加强保安全护稳定人民防线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精准预测预警预防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的工作格局。
提高基础管理能力。建好基础制度,建立完善社会治理基本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管好基础要素,摸清底数、精准施策,
提高社会基础管理精细化水平。抓好基础环节,提高社会基础管理效能。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有效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八、实施规划保障新举措
新台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是指导全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镇上下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和组织多方力量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顺利实施。
(一)加强实施组织领导
将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真抓实干精神结合,形成以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实施组织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学管理和统筹实施“十四五”规划,及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促、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二是加强执行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的强制力、约束力。三是开展中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形成评估报告,按程序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规划实施期间遇到形势变化或其它重大原因,致使原内容不适应新形势而需要修订或废止时,对局部内容进行研究调整并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四是抓好规划宣传。重点深入宣传规划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宣传贯彻规划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贯彻实施规划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发挥招商引资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项目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增强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根据《规划纲要》对重大建设项目设定标准和原则以及相应的扶持办法,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态管理。在实施项目建设中,必须坚持以《规划纲要》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项目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方案论证,推进集约建设,强化科学管理,提高重大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智慧高效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合理框定县乡(镇)、管委会行政职能,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权责边界,明确各级政府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落实监管责任。
(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以创建营商环境最优镇为目标,牢固树立“人人皆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坚持“热情、高效、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以项目管家、千人帮千企为抓手,做实做细雷锋式服务,让雷锋式服务成为铁岭县招引项目的特色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一会制、会商制、承诺制、容缺制,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探索实行一张网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同时,不断加强金融、人才、法治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强化政务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强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五)夯实要素保障能力
土地供给保障。“十四五”期间,重点通过“存量+增量”两条途径解决项目建设用地。一是通过城镇“三改一拆”、“退二进三”、闲置厂房等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用地;二是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合理增加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指标,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新台子镇统筹管理下实现跨市调剂。严格落实“占优补优”、“补改结合”等制度,尽快形成可供占补平衡的耕地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来和内部培养”相结合,提升开发区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按照“一事一议”办法予以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借智借脑”。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主导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支持企业根据各自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围绕人才强镇战略目标,按照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以人才评价、培养、选拔、吸引、聘用、流动、管理、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宣传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和先进事迹,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