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发布机构: 铁岭县管理员 成文日期: 2021-01-22
标  题: 2020年金融发展工作总结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01-22

2020年金融发展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金融服务实体情况

1.鼓励银行机构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出台多种类融资产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收集县域内各家银行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惠企便民信贷优惠政策。并及时向受众进行宣传,使政策及时落到实处。协调金融机构提供线上金融服务。铁岭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手机银行还贷、农业银行铁岭县支行开通掌上银行、铁岭县邮储银行推出了微信、支付宝还贷款等业务,为企业还款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我局组织金融机构通过线上顾问、远程服务等形式,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顾问服务,使其生产经营得到有力保障。

2.小微金融业迅猛发展

我县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家,融资担保机构2家,典当行3家,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发生贷款228笔,贷款余额30,951万元;累计实现贷款担保额9,312万元,在保企业670余户。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小微金融业的补充作用。

3.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

协同银行和企业举办融资对接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助力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大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年内会同金融机构累计排查了608家企业,为企业提供金融对接服务114次,达成融资意向金额2,690万元。开展“一对一”融资对接服务12次,产品推介服务3次。

(二)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情况

1.进一步落实金融扶贫政策

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有效结合。按照《关于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力度,严格按照政策要点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能将扶贫小额信贷打包用于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农业银行铁岭县支行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邮储银行铁岭县支行推出“惠农易贷”,贷款利率均由政府贴息,解决了贫困企、贫困户贷款门槛高、贷款利率高的问题。截至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174253万元,累计发放涉农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34笔,余额1809万元。

2.加快推进农信体系建设工作

为推进农信档案录入工作,我局协助铁岭市人民银行到14个乡镇现场指导农户填写农户信息采集表,并对信息采集工作向村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高了各乡镇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截至目前,我县已采集信息9万余份,录入信息8.2万份,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信息录入完毕后根据录入情况,协调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把农户信用信息和农户评级结果落到实处,使农村信用体系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更好地为铁岭县广大农户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为铁岭县发展助力。

3.不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为积极打造政银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我县与邮储银行打造了金融合作平台,为扶持乡村农户发展,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已签订创业担保协议合作社4家、贷款64万元;个人创业担保协议74人、贷款989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以创业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开展定向贷款业务合作。为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地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创新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共同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合作工作,与邮储银行和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机构达成了“棚担贷”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为我县农户进行定向资金扶持。

三是加大“两权”抵押贷款规模。截至目前,我县共开展“两权”贷款余额27,911万元,本年累计投放“两权”抵押贷款194笔,金额1,458万元。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运用住房财产权和土地使用权抵押方式为农户提供帮助。

二、亮点工作

(一)金融风险防范情况

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核心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提高金融抵御风险能力,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立足全局,狠抓重点”县金融局加强对辖区内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眼踪、监测,会同上级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法人机构进行按月监测,及时掌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相关动态,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从制度和行动上严控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督促银行机构建立全覆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资产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真实、准确和动态地反映资产风险状况,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排查力度,全面摸清风险底数。严格落实授信和企业风险评估,强化信贷全流程管理,严控增量风险。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重点难点鼓励农信社开展风险处置模式创新,加大农信社不良贷款自主清收力度,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作用,开展外部清收,积极帮助农信社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全力压降不良贷款。截至目前,铁岭县联社全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30,843万元,较年初净下降11,503万元,完成全年净下降计划17,000万元的67.66%,累计清全口径不良贷款30,086万元,其中:现金清收3,503万元;重组转化1,846万元;以物抵债1,489万元;利息盘活12,258万元;呆帐核销9,521万元;债转股1,469万元。账面不良贷款净下降0.66亿元;清收隐性不良贷款0.42亿元,实现了账面和隐性不良“双降”。抵债资产处置0.18亿元,通过与本地拍卖行和网上资产拍卖公司合作,有效地降低了不良资产的缺口。已经开展抵债资产公开拍卖活动8次,共申请拍卖抵债资产62件,抵债值0.73亿元,其中成功拍卖49件,处置金额0.18亿元。

“把住入口,严查风险”从注册登记开始严防死守,连同市场、公安等部门加强与上级金融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对企业注册名称、经营范围、业务活动的监管,清理查处企业非法金融业务。不定期县域内注册名称及经营范围带有“金融”、“资产管理”、“理财”、“投资”、“贷款”字样的企业以及业务涉及到金融服务、投资理财的公司进行排查走访,从经营范围到注册时间进行详细核实。收集相关企业信息,通过税收缴纳情况,企业自查,电话问询和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风险排查,确保我县类金融机构合法依规运行。

“提升素养,强化宣传”为提升贫困企、贫困户的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我局开展了“金融知识进乡村”活动,向村民发放统一印制的宣传单,并悬挂条幅,共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宣传范围涵盖铁岭县域内的14个乡镇。另一方面,我县打造“融媒体”金融风险宣传平台,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宣传部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强化风险防控普及力度,使我局荣获“全市金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农业产业引导基金筹备情况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铁岭县物美产业引导基金。根据县政府领导相关要求,已经成立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了铁岭县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介会。并与铁岭县企业家协会、九三集团、依侬科技和物美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农业产业引导基金相关后续工作我局正与相关企业积极接洽,完成相关手续。

存在问题及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金融机构对创新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把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不强,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二是铁岭县以往有县无城的现实情况导致承接载体和金融产品落地困难。三是各地区、各部门间协调沟通存在困难,相关工作仅依靠金融局自身无法完成。根据政府部门职能划分,我局仅有监管权,而无执法权,需要省、市、县三级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社改革。结合铁岭县清收和处置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及抵贷资产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清收不良贷款联动机制,协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按照时间节点上报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并形成全年清收工作总结。根据持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化解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守住底线的要求。在协助农信社压降不良贷款的同时,探讨财政、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国企进行注资,积极寻找优质民间资本参与补充。从而提高农信社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提供服务。

2.支持直接融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持续进行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挂牌上市后备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强企业上市政策宣传,继续开展企业上市意愿摸底调查,扩充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大力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造,定期对上市后备企业调研走访,并报送本辖区企业股改和挂牌上市进展情况,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对全年企业上市情况进行总结。

3.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规模。一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稳企业保就业”,小微企业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协调银行业监管部门落实评价管理办法,从信贷投放、内部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监管政策落实、产品及服务创新等方面实施精细化差异化评判系统,探索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机制,从而强化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约束,激励银行提供差异化服务,有力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鼓励银行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提高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等相关贷款政策,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继续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详实的融资需求摸底调查,充分了解企业资金需求状况和抵押物现状,及时将有需求的企业情况上报给金融机构,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银行机构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开展产品推介会,使企业及时了解相关金融信息,并结合自身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4.加强债务风险预警,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开展企业债务风险和P2P平台风险排查,落实县政府下达的维稳责任,提出化解金融风险措施。结合金融风险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P2P平台、小贷、担保、典当行等机构风险排查和企业债务风险排查,开展积极有效的金融风险宣传活动,并形成风险排查报告。同时,对在排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打击,确保我县金融环境稳定有序发展。

5.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搭建产业融资平台。积极与发改和财政部门探讨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的可能性,协助发改部门探索制定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积极寻找有意向的民间资本注入扩大资金规模。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第三方机构协助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展模式。充分发挥基金在贯彻产业政策、引导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

6.全面开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政银合作平台,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以创业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合作工作,利用“棚担贷”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为我县农户提供多样化金融扶持产品,确保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得到定向的资金帮助,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三是继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录入任务目标。并协助人民银行完成我县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选工作,使我县农户能充分利用信用评级缓解资金需求压力。四是加强“两权”抵押贷款投放力度,协调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不断提升“两权”贷款规模。协调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恢复农村“两权”抵押登记,并完善办证流程,使政策红了充分惠及广大农户,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