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铁岭县发展和改革局,铁岭县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县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12-28

铁岭县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辽政发[2022]6号)》和《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铁政发[2022]9号)》,加快推进我县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进程,加速推进我县与沈阳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按照“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工作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部署,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坚持“生态立县、改革兴县、开放促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六大发展战略,发挥地区优势,统筹联动,加速区域合作,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美丽幸福新铁岭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统筹要素和资源,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

  坚持合作共享。顺应区域发展实际,实施“交通共建、产业共链、生态共治、平台共创、服务共享”五大工程,坚持共建共享,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重点突破。突出区域发展内涵和建设要求,强化整体推动、分步实施、示范带动,聚焦园区共建、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有序推动深度合作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战略定位

  以沈铁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把铁岭县建设成为沈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沈阳产业协作配套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沈阳康养休闲后花园以及沈大哈长通道上的重要物流节点。

  (四)发展目标

  利用2022年到2024年三年时间,努力将铁岭县打造成为铁岭市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先导区和隆起带,我县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为载体,着力打造沈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立足铁岭县农业资源优势,以我县获批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为契机,发挥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玉米、生猪两大主导产业链条和榛子、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沈阳现代都市圈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1.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主要范围,在全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水、肥、药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环节上,引进现代农业前沿的智能化“精准作业”技术,提升现代农业智慧管理水平。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依托牧原等龙头企业,推进生猪定点屠宰,更新配套设备,改扩建和引进猪肉熟制品加工厂,实现全县资源向示范区集聚。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化经营生产基地,依托九三粮油等重点企业,不断完善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水利、土地、农机等农口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建设的有效性,积极吸纳域内外企业在我县发展设施农业产业。

  2.推进产业聚集发展,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发挥区位优势和自身农产品加工基础优势,全力融入沈阳北部“半小时”经济圈,提升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原料基地,依托综合服务中心,饲料加工园、农业机械加工园、农产品加工园、农资加工园、畜禽产品加工园、食品加工园、仓储物流园,切实推动集聚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形成“一心、七园”的发展布局。以粮油、畜禽产品、榛子、蔬菜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2023年底前集聚区内入驻企业达到20家。

  3.着力延伸产业链,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坚持集群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结构,建设成为沈阳市东北部的集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集散基地。围绕 玉米、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集玉米种植、生猪养殖、加工、销售、流通、研发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组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融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4.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强化产地资源环境保护,推广黑土地保育技术和节水灌溉;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业产品品牌化,厚植乡村生态富民产业;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北纬42度、深山乡等系列产品品牌维护。

  5.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积极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建设铁岭县“三农”公共服务平台。

  (二)以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沈阳产业协作配套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充分发挥我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融入沈阳都市圈战略中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发挥沈铁城际带作用,主动衔接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打造沈阳产业协作配套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1.找准产业定位,建设项目招商圈。以“沈阳转移、铁岭承接;沈阳主导、铁岭配套;沈阳研发、铁岭孵化”为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打好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组合拳”,深挖项目资源,扩大招商引资覆盖面,紧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型环保建材等主导产业和沈阳头部企业,着力引进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和“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县园区优势,以“一区多园”为载体,建立健全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提升园区建设和管理运营水平。

  2.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联通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盘活存量,提高园区承载力。充分发挥铁岭县在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上的优势,形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多中心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关联产业集聚式发展,着力建设北部、南部两大板块,官台装备制造产业园、桑园机电产业园、帽山橡塑产业园、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铁南军民融合产业园、铁南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铁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八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沈铁“城际快速公交”建设,预留城市铁路通道,完善凡河新区、新台子镇等中心城镇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质量和效率,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空间。

3.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产业融合协作圈。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机制,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促进“飞地经济”发展。利用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专用车生产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优势,与沈阳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用足用活省“飞地经济”政策,推动更多飞地项目落户,重点构建特色装备制造、绿色现代建筑等主导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4.助推平台创建,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圈。依托沈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合作与交流,着力打造“沈阳孵化、铁岭转化”科技创新格局。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引育壮大雏鹰、瞪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培育科技创新带头人。充分利用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展会平台,推动产业交流平台建设,加强经济合作。

  (三)以“旅游+”发展战略为支撑,着力打造沈阳康养休闲后花园

  依托铁岭县丰富的自然、历史资源和丰厚的产业基础,积极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叫响“湿地城市,水岸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候鸟式”休闲旅游康养地。

  1.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围绕“一城一湖两河”四大旅游集聚区,进一步叫响“湿地城市,水岸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以凡河新区为核心的中心商圈,做美凡河新区城市景观,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依托莲花湖湿地公园影响力,着力打造“环莲花湖乡村旅游带”建设,形成多业态集聚的莲花湖综合旅游区;以辽河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融入辽河旅游大格局,着力打造辽河精品旅游节点;围绕百公里凡河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全力推进凡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村落建设,全面带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康养游憩等业态发展。

  2.加快文旅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依托蟠龙山凡河湾旅游度假区、红带沟文化旅游特色村、辽北水镇旅游景区、花豹新村民宿、云上田园旅游综合体等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旅游村镇。丰富完善横道河子雷锋纪念馆、镇西堡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建设。举办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打造农家乐示范村、规模农家乐和农庄、养生养老基地以及民宿经济。依托“莲花湖湿地”“辽河草原”发展户外露营项目,丰富休闲旅游产品。围绕两个旅游带辐射至东部山区环湖邻水村屯,建设一批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的野奢露营基地,逐步完善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省内知名的露营度假胜地。

  3.打造“候鸟式”休闲旅游康养胜地。依托凡河新区生态宜居环境和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专业人才优势,盘活新区养老中心,与沈阳市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在凡河、腰堡、新台子三镇共建康养基地,将铁岭县打造成集休闲运动、体验观光和风情民宿为一体的旅居康养基地,形成“医疗在沈阳,康养在铁岭”的发展格局。

  (四)以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沈大哈长”大通道上的重要物流节点

  铁岭县积极融入省域物流网络,参与构建大沈阳物流园,发挥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利用东北物流城、农业会展中心等资源,主动承接沈阳市场外溢。

  1.构建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机制。协同毗邻的调兵山、沈北新区、抚顺顺城区等区域共同谋划区域对外通道、区域间通道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区域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提升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构建县域产业协同发展。

  2.推进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标杆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推动物流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建设智慧物流新业态。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以公路物流、铁路物流、保税物流、港航物流为支撑,打造“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示范点,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对接沈阳桃仙机场,建立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次认证、一单到底的“一单制”模式,落实通关便利化措施。

  3.完善物流大通道建设。以建设“长春-铁岭-沈阳-山海关”进出关横向物流大通道为契机,以铁岭东北物流城为基础,以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提升我县“通关达海”物流能力。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和会展业,做活东北物流城。积极参与都市圈口岸合作,发挥铁岭市地处辽吉蒙三省(区)连接线上中心区域和中蒙俄大通道上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以沈阳为集结中心的中欧班列跨境通道和中蒙俄走廊重要后方通道建设。

  4.加速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挥“铁岭县农业网商协会”作用,推进全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及运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项目,依托我县已有农村淘宝资源,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限制,补齐人才短板,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打造铁岭网红小镇运营中心、铁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构建直播等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发展电商直播。

  (五)以共治共享为统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

  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优化县域绿色发展空间新格局。积极推进沈铁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高效,生态环境联保联治。

  1.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修复、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绿色宜居家园。重点推进万泉河河道治理,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等水利工程项目。积极推进利用铁岭电厂余热为沈北新区集中供热等跨区域项目合作。协同治理环境污染,与沈阳共同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保障。加快推进铁岭县辽河干流沿线地区建设,打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带。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和资源化、产业化利用。推进碳汇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双碳”目标,提升森林、河流湿地和黑土地碳汇能力。

  2.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探索组建教育科研协作联盟。发展与我县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产业园区人才需求相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

  3.提升医疗卫生合作发展水平。积极融入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建立一体化门诊通用病历机制,完善沈铁两市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推进沈铁两市专科联盟合作。推进建立院前急救一体化协调机制。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探索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医疗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鼓励合作建设医、养、康综合体。

  4.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一体化就业服务,建设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建立都市圈人才市场,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联动机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精准匹配。充分利用乡镇、村组闲置场地,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提高农村“双创”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县级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研究部署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具体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督导,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推进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创新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三)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落实

  将加快推进辽宁省区域发展战略要求转化为重点工作内容,围绕重点工作谋划推进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协调、定期调度。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方针政策、阶段性进展,创新宣扬方式,营造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推动区域发展重点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