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tlxfzhggj/2023-09465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布机构: 铁岭县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3-12-26
标  题: 关于铁岭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12-27

关于铁岭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铁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铁岭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及县政协民主监督下,全面聚焦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任务目标,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经济运行呈持续攀升态势,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取得可喜战绩。

  (一)主要指标正向增长 经济发展稳中向前

  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46.18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2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9亿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9元,增长6.8%。

  (二)积极因素不断汇聚 三次产业同频共振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达13.1亿斤,连续十三年超10亿斤。肉蛋奶总量超14万吨。生猪饲养量超155万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0.5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30万亩,保护性耕作25万亩。培育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新增国家级合作社3个。绿色食品认证达24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98.1亿元,增长12%。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五化”项目完成29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入驻企业达19家。乡村振兴示范带入围省级创建名单。“张庄模式”得到中央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及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工业实力量质双升。新增“小升规”企业12家,新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数字化车间3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新获批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4家,雏鹰企业累计备案数达17家,瞪羚企业累计备案数达10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87项,技改投资额增长37.7%。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应用场景达101处,占全市47.6%。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28家。九州生物获批省级“带土移植”项目,贵鑫环保、优力安机电获批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搭建家居工业互联网制造中心。成功举办辽宁省首届汽车轻量化技术论坛。

  第三产业精彩纷呈。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累计接待游客386.2万人,创历史新高。印象凡河露营地、源宇宙农乐科普基地、鸿马艺术馆等特色文旅项目多点开花,房车巡游、主题音乐节、铁马“半程”马拉松等赛事节会活动大放异彩。大甸子羊汤节入选辽宁省100个乡村旅游新场景。五角湖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网红小镇进驻企业达50家,建设完成选品及直播中心,形成快递物流“统仓共配”新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0%。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2758人次。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办20余场。承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互联网营销师大赛。澜沧江美食街获批全市首条“省级美食街”。

  (三)招商引资持续发力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打造产业招商展示中心“新名片”,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新签约项目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全口径到位内资48.17亿元。嫁接招商实现新突破,对接、盘活闲置资产43处,盘活土地1500亩。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累计到位各类资金19.7亿元。持续实行专班推进和项目管家制度,高标准编制《铁岭县项目服务手册》,实施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78个,开复工率100%,项目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市榜首。高质量承办铁岭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国电投风光火储一期、华电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城乡供水项目一期3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落户我县,强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编制高频事项《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形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年“一网通办”办件量2663件,“跨省通办”办件量6126件。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实现“午间不打烊”和“周末无休”。优选“清风辽宁政务窗口”21个。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121户。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0家。农信社全年清收挽损任务超额完成,“农商行”正式授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成交257宗,交易额1509万元,增长155%。进出口总额47亿元,增长12.9%。实际利用外资108万美元。铁南经济开发区三定方案编制完成。加速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在产业共链、平台共创、服务共享等方面齐向发力,与沈阳市大东区签署结对合作框架协议,签约落地融沈项目45个。

  (五)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新建并开通5G基站161个。凡河新区建设口袋公园6处,恢复路面18.5公里,道路补强8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非机动车道等28万平方米,栽种绿植花卉160万株,树木4000棵。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20.68万平方米,惠及1921户。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广泛推广,累计清理积存垃圾9.72万吨。农村危房改造106户。获批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6个。建设改造各级公路及“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89.2公里。PM2.5年平均浓度达标。9个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2个国考断面、3个省考断面均值达标。植树造林8200亩。治理闭坑矿山291亩,废弃矿山复绿1452亩。

  (六)民生保障坚实发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379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打造“一网两端”就业智能信息化平台,着力保用工促就业。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5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6204人。为721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40余万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等按时提标。县高中本科上线率86.3%,创历史新高。获评辽宁省劳动教育实验区。完成17所幼儿园改扩建、提质晋级等项目。县中心医院获评全国县级医院300强,新城院区正式开诊。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评估工作圆满收官,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县工人文化宫正式启用。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三级图书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二是有效投资拉动力不强,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三是营商环境竞争力弱,区域融合发展不够深入。四是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建议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一体推进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改革兴县、开放促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六大发展战略,扛稳全市振兴发展“跳高队”职责,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确定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聚焦结构调整 聚力融合创新

  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巩固增量、拓展存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240亿元,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累计达8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重点产业“育主体、建平台、促转化”,力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到15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7家,雏鹰瞪羚企业累计备案数量达29家。累计建成5G基站585个。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硬环境和承载能力。以清洁能源泼墨绿色未来,积极谋划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国电投风光火储、华电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明阳风机叶片智造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发挥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在10亿斤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0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10万亩,保护性耕作17万亩。项目化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年营业收入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不少于3个,示范家庭农场不少于12个。稳定生猪、家禽产业,做强肉牛产业。重点发展壮大铁岭榛子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全力提振消费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深度打造网红小镇。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有效盘活闲置商业资源。开展“乐购铁岭 惠享美好”系列促消费活动,助力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环莲花湖乡村旅游带等精品旅游路线,精心筹备如意湖冰雪嘉年华等节会活动。推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多维发展,切实擦亮“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休闲度假后花园”新名片,打造“候鸟式”休闲旅游康养地。

  (二)聚焦投资引领 聚力蓄势赋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政策机遇,重点谋划包装一批成熟度高、操作性强的项目,全年包装项目不少于75个。跑省进京,重点争取中央预算内和新增债券等各类资金支持,全年向上争取资金不少于20亿元。发挥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在项目、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与央企开展深度合作。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包保服务机制,确保辽陆港智惠仓储物流、尼尔科达二期等项目如期开复工,开元管道、铭兴农产品等项目顺利投产。力争全年开复工项目1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面梳理上下游产业链、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力争全年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总协议资金100亿元,全口径到位内资50亿元,盘活闲置厂房10万平方米。

  (三)聚焦区域合作 聚力共享共赢

  以沈铁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积极探索融沈对接新路径,力争在承接工业产业转移、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等方面落地一批重点项目。依托中欧班列、二手车出口基地等平台载体,主动服务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组建产学研联盟3个,实施省级重点“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项目2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雏鹰瞪羚企业2家。积极开辟“营商环境+大数据”改革新路径,丰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功能。加强12345平台管理,完善企业群众诉求闭环办理机制。

  (四)聚焦生态城乡 聚力绿色宜居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深入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整治扬尘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考核标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做好全县重点河流流域巡查管控,确保水质持续达标。加大辽河、凡河等河道治理力度,构建生态绿色屏障。以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契机,提高涝区排涝减灾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畜禽粪污利用率达96%以上。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推进村庄绿化工程。新区主干街路行道树补植替换1700株,消除裸露土地3.5万平方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5个以上。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设。

  (五)聚焦民生底线 聚力稳固改善

  常态化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民心实事。全面开展助企纾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标准,扎实做好医保参保扩面。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全面整治重点行业安全隐患,精准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切实做好食品药品、防火防汛等各项工作。着力源头维稳,确保信访工作持续向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及时化解纠纷矛盾,保持社会安全稳定,全方位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扎实做好2024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信心和决心,咬定目标不放松、保持定力不动摇,以只争朝夕、狠抓落实的精气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超常规举措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铁岭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