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性规划,《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关于编制铁岭县“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见编制,主要体现县委的宏观战略部署,是指导铁岭县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我县整体经济实力、实现“创新强县、创业富民、创造升级”的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第一章 “十三五”面临的新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面把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形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抓住战略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创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成效显著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省政府、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统筹抓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二五”前期,全县经济高速增长,进入2014年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开始进入新常态。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纯自身实现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300元。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新的提升,经济机构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比例为29.1:32.7:38.2。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我县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和面北招商力度,搭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沈阳等招商平台,五年累计新引进飞机发动机露天试车台、金飞马制漆、辽宁津达线缆、泰石岩棉等域外投资项目45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45个。连年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在全市项目拉练评比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合作对象全面升级,先后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亚泰水泥、九三粮油、中联重科、中利科技等多家央企、中国500强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产业招商效果明显,引进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项目占全县项目总数的59.2%。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8亿美元,出口创汇累计完成3.88亿美元。
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全县具有审批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规范;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县本级及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进展顺利,开展了非税收缴改革,试点乡镇非税改革单位硬件配套设施已全部配齐;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林权改革主体工作基本完成,林权到户率达到99.5%;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县辖银行业金融分支机构由5家发展到8家,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取得成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年完善,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沈铁工业走廊的先导区,铁岭县借力毗邻沈阳的区位优势,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通信材料、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静脉环保五大产业集群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户,规模以上增加值实现20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4.1亿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2%。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其中,汽车零部件生产产业集群经省政府批准,已被列为省级重点发展产业集群,产品覆盖汽车发动机部件、汽车传动部件、控制部件、汽车仪表台、汽车内外饰及冲压件等六大类近万个品种;通信材料被列为市级重点产业集群,已形成从废铜—阳极板—电解铜—铜杆到电缆制造的产业链条,销售收入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18.1%。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9家。九三粮油单企大豆加工能力跃居全国前列;白雪电器成为全市首家家电生产企业;中利科技建成东北地区首条铝合金电缆生产线;北宇真空获得全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奖励;永业实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亚泰水泥、圣加伦汽配、三和管桩、天河机械等21户企业跻身全市纳税百强行列。推进产学研合作,高新区与沈阳工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中利北方集团院士工作站和辽宁东北丰专用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正式启动。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现园区内共摆放项目139个,其中建成投产企业104户。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解决工业园区发展空间不足问题,2013年我县在腰堡镇、新台子镇、横道镇分别新规划了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8.8平方公里、6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百贯低碳生态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铁南工业区合编工作初步完成。高新区、台湾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基础设施及路网建设全面动工,百贯低碳生态产业园区主路建成通车。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辽宁铁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质水稻、果蔬、榛子、寒富苹果等十大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亿斤左右,实现“五连丰”,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申请为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每年可争取资金3000万元。“牧菜榛果”产业迅猛发展。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85个,畜牧养殖合作社105个,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检监体系、基层畜牧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蔬菜播种面积(复种面积)稳定在46.8万亩左右,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39.8万亩,产量达到240万吨,“凡河”牌蔬菜成为省知名品牌;榛林面积达到45.5万亩,榛果产量达2880万斤,可实现产值14.5亿元,宝华榛子制品公司、马侍郎贡榛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营销网点遍及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寒富苹果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量1万吨,成功注册了“湾岭子”、“台子沟”、“子归川”等品牌商标。加强特色产业开发,黑木耳、葡萄、苗木、花卉等发展形势良好。农田水利建设连续25年获得省农建“大禹杯”。 投资3.2亿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893处。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处,解决10.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机总动力42.91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04%。
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较好。“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发展到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1个。全县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事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9家、6家。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大豆深加工企业。成立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流转土地55.5万亩,流转率56.2%。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横道张宏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明显加大,累计推广玉米、水稻优良新品种17个,推广新技术12项。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52个,绿色食品发展到15个。积极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与沈阳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开展县、校产学研合作,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旅游业方兴未艾。成立了铁岭县旅游公司。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被辽宁省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被纳入辽宁省突破辽西北重点支持的集聚区项目和首批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大甸子镇荣获“辽宁省风味小吃名镇”、“辽宁省旅游特色乡镇”的殊荣,太平寨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大甸子羊汤节、小白梨葡萄采摘节、御龙花海冬季冰雪乐园等旅游节会活动,形成了7条以美食、漂流、祈福、采摘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朵朵童农业生态园项目已全面启动,种畜场开心农场深受市民欢迎。雷锋精神文化产业园工程全面启动。加快发展物流业务,项目占地120亩的恒通物流有限公司也以初具规模,物流交易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形成了辽西北十余县市的配送网络。双井子粮库仓储物流项目及催阵堡30万吨粮食精加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北信息产业园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其电子商务一条街进入运营阶段。新台子聚元生活广场项目主体完工,李千户顺华集贸交易中心如期推进。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0000家。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投入资金8.7亿元完成村镇基础设施项目902项,其中包括道路养护、新修道路、排水管道、新建文化广场及绿化等,危房改造完成2223户。完成新台子客运站建设,现有客运公交线路33条,营运总里程2268.1 公里。切实加大电力、水利建设力度,投入1.8亿元新建66千伏变电站11座,投资3568万元新建改建小型泵站31座,桥涵闸161座,清淤排水渠10万米。积极参与新城区建设管理,高标准建设了政法系统武装部综合办公楼、国地税办公楼、消防大队办公楼、莲花中学、县高中、博润澜庭等一批项目。小城镇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新台子、腰堡被省政府列为推进城镇化试点单位;新台子、腰堡、大甸子、阿吉、镇西堡被纳入全市18个中心镇行列;李千户、蔡牛、熊官屯、横道河子实现撤乡变镇,全县建制镇总数达到11个;新台子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同时入选省宜居示范乡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新建污水管网9处,污水处理厂6个,加强了边沟、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大为改观,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农村转移人口50490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15%。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目标内。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85万平方米。依法依规对闲置、低效用地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招商或嫁接新企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积极争取铁岭市节能减排资金对凡河、蒲河及万泉河开展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投资9766万元对辽河河道和中小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同时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山洪灾害预警工程、购置防洪设备等,这些投入在2013年“8.16”特大洪灾中发挥了重大的防灾减灾作用,为安全度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民生保障明显改善。旅游、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族宗教、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方面,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9亿元,建设了莲花中学,创建了百树幼教集团,新建和改扩建了56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学前教育加速发展,教育水平全省领先;高中、成职等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教育快速发展,家长学校工作全国领先。科技方面,再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五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个,申请专利54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5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卫生方面,医疗服务体系三级网建设逐步完善,县中心医院新址建设和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新农合制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参合率达96.1%。文化方面,切实加强文体设施建设,铁岭县图书馆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完善全县14个乡镇(场)的文化站,建立村文化室188个,文化广场160个。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健身设施逐步完善。民生事业大幅改善,就业稳步增加,五年期间实现实名制就业27647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孤儿及六十年代精简人员生活得到保障。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老干老龄、工会、妇女、儿童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审计、物价、国土、人事、统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五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举措,值得长期汲取、倍加珍惜。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注重用战略眼光来抢抓机遇、谋划发展,积极顺应形势变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适合县情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与环境并重、改革与稳定并重;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县情,利用一切县内县外有利因素,整合一切有利发展的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发展阻力,激发发展活力,发展壮大实力;四是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以“一个核心、四项保障”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法制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但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有县无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工业经济支撑不强,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产业关联度不高,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压力还很大,税收性收入占财政比例偏低,后续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发展“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五是民生改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节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展望“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看到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但也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存在。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深度调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十三五”将进一步深化,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给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工业化”战略与工业竞争力强化措施的推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提升,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转型升级将更加迫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殊转型阶段,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比较突出,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模式也有待形成,下行压力较大。扩大内需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国家投资进一步向“三农”、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民生工程等方面倾斜,将有助于我县争取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同时,由于国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政策,土地资源供应日益趋紧,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及环境约束的强化,给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建设及利用外资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新常态,我县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我县的独特优势,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从省市情况看,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方面出台了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铁岭县位于铁岭市和沈阳市连接的节点上,是全市承接沈阳经济区辐射的前沿,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实施,铁岭县将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和产业转移,为我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需清醒认识到,由于我县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农业和工业发展规模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利用东北振兴政策等方面优势不明显。
从我县自身情况看,“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为我县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南依沈阳、东邻抚顺的独特区位优势及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我县承接区域经济发展区辐射增强了竞争力;沈阳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为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创造广阔市场空间;沈阳休闲旅游消费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处于全面上升时期;沈阳食品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将有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铁岭新城吸引力越来越强,有利于集聚发展要素;“一个核心、四项保障”的行动纲领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2015年铁岭市调整区域划分,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台湾工业园区划入我县,为我县强化工业载体、吸引外资、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空间保障。但地区之间竞争依然存在且不断加剧,沈阳周边陆续建起抚顺太平洋工业区、沈北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太平洋工业城、沈阳汽车城、沈阳欧盟开发区等工业园区,进一步挤占和压缩了我县工业发展空间;我县周边的官台工业园、专用车生产基地等工业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要对手,区域竞争愈发激烈;我县自身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有县无城仍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局”战略部署,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把握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发展契机,坚持以“一个核心、四项保障”为统领,努力将铁岭县打造成产业战略转移的承接地、周边城市人口旅游目的地、沈铁同城重要衔接地、沈阳农副产品的重要供给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努力实现“创新强县、创业富民、创造升级”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栏: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个核心,四项保障: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核心,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学习型县区创建和依法治县,为发展提供政治、作风、思想、法治保障。 三创目标:创新强县、创业富民、创造升级。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发展为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抓住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遇,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特别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今后更长远、更持久、更高水平的发展创造条件、积聚能量。
——坚持结构调优。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加大结构调整,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提高农业贡献率;快速发展以五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工业,争取在新材料、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有所突破;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坚持产业强县。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继续按照“工业强县”和“项目兴县”的工作方针,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依靠发展化解前行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产业强县与经济稳步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推动各方面创新,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结构调整,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实现改革创新与科学转型的有机统一。
——坚持特色为先。依托特色资源,充分发挥质朴农情、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区位优势的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农业、生态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法治铁岭县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得到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2亿元,年均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0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6.5%。
结构调整进一步合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支撑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初具规模。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29.1:32.7:38.2调整为24.6:36.7:38.7。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年均增长6.9%。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 2%,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2%。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万元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按核定要求完成任务;全县耕地保有量达到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5%以上;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6600万美元,年均增长4%。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增速 |
指标 |
总量 |
属性 |
|||||
人 民 生 活 |
1 |
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7200 |
6.9% |
预期性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5.4132 |
0.1% |
预期性 |
||
2 |
新增城镇实名就业 |
万人 |
1.5 |
26.3% |
预期性 |
|
3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3.4 |
— |
预期性 |
|
4 |
贫困人口发生率 |
% |
0 |
预期性 |
||
5 |
棚户区改造 |
万套 |
0.023 |
-31.5% |
预期性 |
|
经 济 发 展 |
6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50 |
6.4 |
预期性 |
7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亿元 |
5.2 |
6.5% |
预期性 |
|
8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90 |
8% |
预期性 |
|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0 |
6.5% |
预期性 |
|
10 |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38.7 |
0.3% |
预期性 |
|
11 |
城镇化率 |
% |
55 |
2.9% |
预期性 |
|
12 |
互联网普及率 |
% |
100 |
预期性 |
||
创新 驱动 |
13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7.5 |
1.8% |
预期性 |
14 |
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 |
1.2 |
14.9% |
预期性 |
|
开放 合作 |
15 |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1500 |
8.0% |
预期性 |
16 |
新增外贸出口企业 |
个 |
12 |
5.9% |
预期性 |
|
17 |
招商引资项目数# |
个 |
480 |
0.9% |
预期性 |
|
18 |
招商引资额# |
万元 |
1050000 |
5% |
预期性 |
|
生 态 文 明 |
19 |
耕地保有量# |
公顷 |
82207 |
约束性 |
|
20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 |
% |
完成市任务指标 |
约束性 |
||
21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
% |
约束性 |
|||
22 |
森林覆盖率 |
% |
35 |
0.5% |
约束性 |
|
23 |
森林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566.36 |
1.8% |
||
社会 治理 |
28 |
基层民主参选率 |
% |
98 |
0.4% |
|
29 |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 |
% |
0.01 |
1.2% |
注:#为累计数:节能减排类指标根据国家和省下达指标落实;互联网普及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初步新增指标。
第三章 着力打造空间开发新优势
空间发展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要抓住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域,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空间开发向多元化、组团式转变,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格局。
第一节 区域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铁岭县南部紧靠沈阳、抚顺,周边乡镇环绕铁岭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实施形成“一核三心、两轴半环、四片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重点将我县南部打造成为环沈“半小时经济圈”及铁岭经济先导区。
“一核三心”:即以铁岭市中心城区为县域发展的核心,以新台子镇、腰堡镇构成的铁岭中心城区作为县域中心,成为铁岭县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作为未来沈铁新城的一个重要节点,打造成沈铁重要连接地;大甸子镇作为铁岭县东部地区的中心,服务于东部乡镇;蔡牛镇作为西部乡镇发展的中心,服务于西部乡镇,同时作为未来铁岭市与调兵山市连接的纽带。
“两轴半环”:即规划形成以沈铁工业走廊作为铁岭县南北发展的主要轴线;省道S106(沈环线)和省道S202(铁长线)作为铁岭县东西乡镇联系发展的主要轴线;依托省道S331(孤懿线)和省道S103(沈平线)作为未来新县城联系东西部乡镇发展的连接带。
“四片区”:即围绕县城及中心镇形成了四个片区。南部以县城为中心形成南部近沈工业片区,包括新台子镇和腰堡镇,未来形成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服务中心;东部以大甸子镇为中心形成东部远郊农业片区,包括大甸子镇、李千户镇、横道河子镇、白旗寨乡,未来以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同时临近铁岭市区及沈阳市区的乡镇可发展一定的工业,提升东部乡镇的整体实力;西部以蔡牛镇为中心形成西部近郊农业片区,包括蔡牛镇、阿吉镇、双井子镇,未来以发展近郊高效农业为主,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如阿吉镇),可适当发展一定的工业;北部以镇西堡镇、平顶堡镇和熊官屯镇为主,形成北部近郊工业片区,未来主要承接铁岭市的工业及自身工业的发展,其中熊官屯镇由于自然条件及区位条件优势,未来发展第三产业优势较大。
第二节 产业空间布局
工业发展要突出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形成“一体两翼”的工业发展格局,即以102线国道沿线的铁岭县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腰堡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平顶堡工业园(总称铁南工业园区)为主体,东部横道静脉产业园区和百贯低碳生态产业园、西部阿吉陈平工业园区为两翼,努力构建主体带动、两翼齐飞、互相呼应、协调发展的工业布局。
农业发展要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依托沈铁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一核两区”的总体布局,即以新台子镇、李千户镇为核心,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都市型现代农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以东部熊官屯镇、大甸子镇、横道河子镇为支撑,重点建设以榛子、苹果、林下经济和沟域经济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区;以西部镇西堡镇、双井子镇和蔡牛镇为依托,重点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的玉米、水稻、蔬菜、杂粮等优质高效产业区。
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形成“一带、两心、四区、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一带”即凡河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两心”即新台子综合服务中心、大甸子旅游集散中心;“四区”即都市田园观光区、生态产业发展区、原乡山水度假区、生态养生休闲区;“多点”即以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核心示范点及具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散布型景点。将我县建设成为生态宜养、滨水宜游、文化宜品、城乡宜业、环境宜居的真情原乡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 城镇空间布局
着力构建以新台子为主中心城区、腰堡为副中心城区、其它12个乡镇为节点的“一主一副多点”城镇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新台子、腰堡两座新城,加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优化小城镇体系结构。通过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
做大做强沈铁新城。积极推进沈铁城际连接带建设,加快沈铁同城化,使其成为铁岭连接沈阳经济区的桥头堡。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建设新台子新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完成城边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整体改造八里庄、安心台、新台堡等村;通过城镇迁移、就近迁移、原地发展等多种形式强化镇区人口聚集效应,努力提升新台子镇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增强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努力将新台子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小镇区,为沈铁同城化提供有力支撑,为铁岭县主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腰堡新城质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生活设施,实施城镇绿化、亮化工程,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文明创建水平,增强城镇的生活功能。推进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将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相对接,做好中心城镇功能配套建设,提升规划品位,打造建筑精品,构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齐备、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
第四节 土地空间布局
对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重点完成县域内的土地整理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青山工程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项目。
农用地布局:严格保护全县耕地与基本农田,对耕地、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区控制建设占用,防止土地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园地、林地主要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东部低山丘陵区集中布局,推广果树、用材林、经济林新品种,发展山区特色产业。
建设用地布局:重点保障凡河新城的发展用地,保障腰堡新城和新台子新城的用地需求,指标不足部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进一步解决,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合理增加重点乡镇建设用地,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其它乡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形成“中心镇—重点镇—一般镇”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用地布局。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产业发展是富民强市升级的坚实基础。要依托我县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积极适应需求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着力突出省级开发区及我县工业园区的优势和特色,加快构建具有铁岭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以“铁岭制造2025”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壮大一批规模企业,发展一批技术密集型企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名牌产品,加快“铁岭制造”向“铁岭智造”转变。到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10%;全县规模企业总个数达到8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0家,着力打造全市制造第一县。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现有汽车零部件、通信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静脉环保五大产业,提升集群水平,形成以五大集群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汽车零部件产业。鼓励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加强合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重点以辽宁申鑫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辽宁圣加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辽宁天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充分借鉴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 瞄准长春和沈阳两大汽车生产基地和“京津冀”非首都功能转移时机,着力引进整车生产制造项目和部件集成项目。产品覆盖汽车发动机部件、汽车传动部件、控制部件、汽车仪表台、汽车内外饰及冲压件等六大类近万个品种。从国内外引进、购买前沿技术,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研发或企业自主研发,围绕其整车生产,来进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调整与结构升级,促进集群内企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与整车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激发汽车零部件产业后发优势,使其成长为东北最大、全国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通信材料产业。以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大力发展大型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分子橡塑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按照已形成的从废铜—阳极板—电解铜—铜杆到电缆制造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以中利科技、津达线缆、蓝煜新材料、金科铜业等企业为龙头,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品高端方向发展,继续拉长产业链条。
装备制造产业。实施“铁岭制造2025”计划,瞄准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高端成套,集中力量抓好体现我县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端装备,并在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重点以北宇真空、北富电梯、东北亚石材、北祥重工等企业为龙头,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主要产品有塔机、升降机、各类电梯、真空镀膜设备等。努力摆脱配套依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抗市场风险强、拥有自主品牌、两化融合度高的机械制造产业,逐步向装备制造业迈进。
新型建材产业。以亚泰水泥、三和管桩、北雪涂料等企业为龙头,主要生产各类型号的水泥、涂料、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密度板等,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装备,加强企业核心技术研究,加大技改力度,推进建材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产品的生产及应用,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着力培养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企业。
静脉环保产业。进一步完善静脉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牧昌环保、贵鑫等企业为龙头,终端产品有铜条、铜米、铜锭、铝锭等型材及电极线等。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生态环保产业链,将园区打造成一个大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资源拆解加工再利用的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东北地区最大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业生活废物循环利用的企业群。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着力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以玄武岩等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投资伙伴和合作伙伴,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玄武岩加工、光伏发电和航空产业等领域有所突破。
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玄武岩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铁岭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以玄武岩纤维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重点加工玄武岩纤维及制品,围绕玄武岩新材料产品系列开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设东北规模最大的玄武岩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光伏发电产业。落实国家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重点推进中利科技集团祥晖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鸡冠山投资兴建的年产能1.5GW光伏电池和2GW光伏组件项目,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光伏发电产业。
通用航空产业。以腰堡机场为载体,以航空旅游文化和飞机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主导,包装、引进国内外顶尖的通航产业项目,打造通航飞行、私人飞行、作业飞行、航空培训、航空服务、大众航空等完整的通航产业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
通信光缆产业。以长飞光纤光缆为龙头,以技术发展为向导,以与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为渠道,不断开发出市场供给量少、需求量大、要求高的产品,从而形成技术垄断,提高产品进入壁垒,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
3、着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要突破传统产品的竞争思路,改变目前农业低效益的格局,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充分依托我县现有的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在大米、榛子、苹果等特色产业上引进特产深加工项目,实现农副产品优势资源转换,提高附加值,着力培育规模大、品牌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产品集约,加速产业链的丰富和延长。全面加强种养、加工、储运等产业环节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4、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第一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功能与体制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高新区与县各工业园区的整合,充分发挥高新区对全县工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力争将高新区纳入省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推进铁南工业园区建设,即将铁岭县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台湾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总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0亿元,加强和完善园区路网、给排水管网、雨水管网、供热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全部达到“六通一平”入驻标准。分别投资2亿元和1.2亿元高标准完成横道静脉产业园区和百贯低碳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园区内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绿化隔离带等,确保企业能随时入园,随时投产,科学设置企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入园项目环保要求,加强对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坚决清退闲置用地项目,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完善服务制度。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平台支撑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在资金、技能、用工等方面现实困难;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包括与创新直接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等;努力构建各种信息和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针对园区企业需求,构建产业信息平台、产业联盟、“科技实验中心”、“产业研发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等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革新生产技术、人才培训等需求。
5、着重扶持骨干企业。大力实施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以品牌企业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和品牌产业聚集群,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集中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九三集团、中利科技、圣加伦等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带动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鼓励核心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扩散配套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合作,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建立健全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对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依托骨干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服务县内企业。
专栏:“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业项目 1.中利高分子电线电缆项目; 2.中利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3.北祥重工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4.年产3000套新型智能清洁能源(天然气)生产设备项目; 5.长飞光纤光缆项目; 6.年产3000吨玄武岩纤维项目; 7.双树子煤矿煤矸石再利用项目; 8.腰堡农用机场通航运营项目; 9.辽宁冠林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10.松陵游乐设备项目; 11.金飞马年产10万吨水性涂料项目; 12.年产1200套智能中压开关项目; 13.互联网+恒新门窗APP项目; 14.辽宁玛丽蒂姆环保家具制造项目。 |
第二节 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现代农业
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体系建设,实施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生产水平。加大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任务。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十三五”期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1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
1、抓好产业现代化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完成辽宁铁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全力抓好“牧菜榛果”四大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畜牧、蔬菜、榛子、苹果产业提档升级。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320家,规模化养殖率80%; 保护地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改造提升榛子产量,实现科学施肥施药,打造绿色有机食品,榛林面积达到49万亩,产量达到4350万斤;寒富苹果面积发展到10万亩,水果总产量实现15万吨。加快黑木耳、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建设九三粮食银行,形成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50家、市级示范社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0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家。
加快推进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形成大宗农产品成片连带,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省级优质稻米、果蔬、畜牧、榛子、寒富苹果、黑木耳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李千户榛子、大甸子寒富苹果、镇西堡果蔬、双井子大米等“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大甸子羊汤、当铺屯农家游、小屯生猪、蔡家坝蔬菜、红崖大葱、小白梨葡萄、白旗黑木耳等“一村一品”专业村。
专栏1:八大示范基地 1.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基地(双井子镇、凡河镇、蔡牛镇、新台子镇、腰堡镇),面积130000亩; 2.高产玉米示范生产基地(蔡牛镇、阿吉镇、李千户镇、大甸子镇),面积150000亩; 3.设施果蔬示范生产基地(蔡牛镇、熊官屯镇、镇西堡镇),面积10000亩; 4.工厂化育苗基地(李千户镇),面积1500亩; 5.榛子示范生产基地(李千户镇、新台子镇、横道河子镇、平顶堡镇、大甸子镇),面积91000亩; 6.寒富苹果生产基地(大甸子镇、李千户镇、镇西堡镇),面积20000亩; 7.林下经济生产基地(白旗寨满族乡、鸡冠山乡),面积16300亩; 8.农产品加工基地(新台子镇),面积2000亩。 |
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为载体,以市场化为路径,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推进榛园改造、高产试点创建、寒富苹果管护、蔬菜旧棚区改造、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畜牧业每年都要争取2—3个绿色及有机品牌市级商标,1—2个省级商标,重点扶持希望集团的三元杂交猪和东北民猪这两个品牌创优,积极引导双井子“百思特”奶牛、日本和牛以及新台子“杜泊”肉羊这三个现有品牌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创建富硒蔬菜基地并做强富硒蔬菜这一品牌,每年至少新增3个以上个绿色蔬菜品牌,争取新增1—2个有机蔬菜品牌。通过整合商标品种,统一打造“铁岭榛子”一个大品牌,形成多个小品牌,大力推介“铁珍”、“平顶御榛”、“马侍郎贡榛”等知名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借助铁岭榛子被评为“中华奥运名果”以及“中国榛子之乡”、“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等品牌优势,继续巩固和提高我县榛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富硒大米”、“湾岭子寒富苹果”等能够代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品牌农产品,进行重点打造、重点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建立起我县农产品良好的质量信誉形象,使产品的价值真正转化为商品价值,使“牧菜榛果”等主导产业产品成为享誉全国的名牌,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寒富苹果、榛子等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结合电商开展农产品网上经营,提升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完善集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创新农产品经营模式。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导、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示范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创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经营模式,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打造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连锁供销社建设。加快超市建设,每个村都要建成一个超市,实现农产品“入市”全覆盖。推进农超对接,全面推动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组织与大型超市、学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建立起成熟稳定的产销对接模式,实现农产品直销。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强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县域内各条支流河堤防治理工程及涝区治理工程建设,对全县流域面积百平方公里以上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受益人口69483人,使全县所有不安全饮水人口全部得到解决。加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推进凡河灌区、柴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新建小型水源工程6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推进粮食生产区和高产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水平。完成全县3座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和大龙汀水库电站新建工程。全县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8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坚决杜绝小开荒,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果计划。
3、抓好农民现代化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大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扩大自主就业规模。制定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农民干事创业。
专栏2:“十三五”期间农业重点项目 1.九三铁岭创意农业园; 2.都市型现代农业园(依侬科技); 3.东北农产品加工园; 4.大甸子寒富苹果储藏库建设项目; 5.有机肥加工项目。 |
第三节 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可以与第一、第二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更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高端服务等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低耗增长,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1、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沈阳都市圈休闲旅游市场、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乡村生态环境,运用“全域旅游化、全域景观化”的手法,以凡河生态谷为脉络,整合乡村田园、山水生态、民俗村落、旅游景区、乡村农业等自然和文化资源,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以构建全域化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旅游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形象塑造等手段,树立旅游产业在全县产业优化升级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通过加快高端旅游和特色旅游开发,着力推动全县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通过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彰显“生态山水”特色,努力把我县发展成为周边城市人口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到2020年,全县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700万人次,年递增20%。
按照“旅游+”的理念,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我县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撬动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重点通过农业种植与大地景观营造结合、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乡村农家乐建设及特色种植园旅游化改造等方面入手,利用农业为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实现农旅互动发展格局;以延伸我县工业产品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引导境内农牧业产品、汽车零部件服务于旅游项目建设,从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等角度拓展产品领域;充分挖掘我县文化特色,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重点在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进行建设,形成特色文化餐饮、精品民宿、旅游商品等旅游产品体系,现实文旅联动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体系。以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的开发为抓手,开发生态养生、乡村度假、民宿体验、时尚休闲、山地运动等五大战略核心产品,引领旅游产品全域开发,塑造我县旅游市场品牌;着力构建生态观光、户外运动、文化休闲、节庆旅游、乡村旅游等八大支柱产品;开发旅游购物、美食旅游、旅游地产等六大产业融合产品体系。重点建设田园欢乐谷、柴河四季风情谷等5个品牌引擎项目,榛子森林、大台山自驾营地、乡村文创园、生态工业观光基地等12个重点支撑项目,三台子苹果主题公园、风电工业旅游区、榛情山庄、凡河水岸休闲商街等41个辅助性项目。
2、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重点培育1-2家集仓储、冷链及运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县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扶持中利科技、辽宁优力安及天宇胶业等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双井子鑫龙盛业、腰堡粮食物流园及催阵堡30万吨粮食精加工项目等粮食仓储物流项目为核心,打造粮食仓储加工物流中心。完成新台子聚元生活广场、阿吉及大甸子中心市场等建设工程。加快供销社改革步伐,让供销系统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着眼优化结构、活跃市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李成梁、曹雪芹故居等各类民间文化、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民间传统工艺以及抗联等红色历史,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产业特色,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投向文化产业,盘活各类文化资产。二是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把握国家老龄化趋势,顺应国家健康养老服务政策,发挥区域自身优势,努力将健康养老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强医疗、康复护理、老年健身、养老保险、健康食品、老年用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证券、保险、期货等各类金融业务,建立一批合理规范的地方融资平台。推动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知识产权咨询、认证认可、资产及信用评估、房产中介、生产资料租赁等商务服务。
专栏:“十三五”期间服务业重点项目 1.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项目 2.雷锋精神文化产业园项目; 3.东北高新科技信息产业园项目; 4.双井子粮库仓储物流项目; 5.腰堡粮食物流园项目; 6.催阵堡30万吨粮食精加工项目; 7.九三集团恒通物流项目; 8.新台子聚元生活广场建设项目; 9.大甸子镇中心市场建设项目; 10.奥迪汽车4S店项目。 |
第四节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推动网络融合,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不断提高通信网络技术层次,增强通信能力。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建设以光纤、3G、4G网络为主的传输骨干网,提高基础传输网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推动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推动通信提速降费,落实信息惠民政策。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从而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信息化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促进工业现代化,用信息化带动发展现代农业,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方向,以“互联网+”传统产业为重点,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切实实现我县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促进企业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东北信息产业园及榛子网形成规模。
提升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环保等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推进医疗、教育等信息化建设,发展医疗、远程教育等。例如:建立健全重点营运车辆的监测监控系统,通过安装GPS重点跟踪“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和重点营运货车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鼓励运输企业建立物流配货信息平台,实现物流配货网络化。发挥无线网络在电子政务、城市和社会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 协调共进开创城乡新面貌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宜居镇、宜居乡村。
第一节 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
按照优化布局、完善网络、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以硬化、绿化、亮化、净化为重点,配套建设道路、给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排水、通信、路灯及环保等公用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500公里,覆盖全县所有村、屯,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00公里,路况良好里程达到1500公里,好路率达到60%。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中高级营运客车比例达到40%,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达到15%、10%和20%。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万人公交客运车辆拥有量达到3台以上。乡、村通客车率均达100%。
电网工程。要以安全、优质、经济、清洁、高效为目标,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重点完成国网辽宁铁岭供电公司铁岭县10kV青东线改造工程、10kV甸南线抚安分支线路绝缘化改造工程、10kV双南线双树子分支等6条分支线路绝缘改造工程等14项工程,全面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及设备健康水平。
给水、供热、燃气工程。镇区以集中供水的方式为主,逐步建立水厂、配水厂,沿主要道路布置环状连通管道,加强给水管网的建设,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农村由各乡镇水厂统一供水,对现有供水设施进行挖潜、扩建,并根据镇区地形和村落布局,预设输水管线,辐射镇区周围聚居点,以满足农村地区远期用水需求。全县100%解决自来水。在全县镇区内发展以集中供热方式为主,按照居民的需求,并适应城镇发展的需求,逐步建立热源厂,优先利用现有热源的供热能力,扩建、改建现有热源;优先利用工业余热,适当发展热电联产。形成以灌装液化气为主的供气方式,全县镇区气化率100%。加快燃气管网的建设。
污水处理工程。采取PPP等模式筹措资金完成新台子、腰堡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建设蔡牛镇、白旗寨乡、李千户小屯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新台子镇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运行的保障机制,确保项目有序管理。
垃圾处理工程。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两处,分别在大甸子镇、蔡牛镇,处理能力70吨/日。规划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10个,处理能力30吨/日。达到每个乡镇一个中转站(种畜场利用熊官屯镇垃圾中转站)。规范垃圾收集点卫生保护措施,防治二次污染。增加道路清扫车12台,提升道路机械化清扫能力。到“十三五”末期,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机械化清运程度达到100%。
棚户区改造。采取新建回迁小区安置、购置小区存量房安置、货币化补偿安置三种安置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计划投资28.9亿元完成1811户棚户区改造。
美丽乡村工程。继续实施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村庄的整治与建设,推进绿色循环养殖,强化畜禽养殖综合治理,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绿化美化住所周边环境,努力建成一批省级、市级、县级宜居乡镇、宜居乡村,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节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体系
找准发展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增强乡镇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初步形成城镇规模合理、布局协调、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按照综合服务型、城郊工贸型、现代农业型、资源旅游型等分类指导,择优推进新台子镇、腰堡镇、大甸子镇和横道河子镇等重点乡镇建设。完成宜居示范村建设任务。全县城镇化达到55%。
各乡镇功能定位
乡镇名称 |
发展类型 |
产业定位 |
---|---|---|
铁岭中心城区(新台子镇、腰堡镇) |
综合服务型 |
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较多。规划巩固农业发展,强化二三产业发展,强化市场建设及城市建设。 |
镇西堡镇 平顶堡镇 |
城郊工贸型 |
工业基础发达,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资源条件,推进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提高第一产业科技水平,巩固农业发展。 |
李千户镇 |
特色农贸型 |
二、三产相对滞后,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种植和贸易类型。 |
熊官屯镇 |
城郊综合型 |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三产发展。 |
蔡牛镇 双井子镇 |
现代农业型 |
二、三产业相对滞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镇化的发展,着力发展第一产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为二、三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
阿吉镇 横道河子镇 |
边缘综合型 |
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县域较边缘地区,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特殊的区域位置,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且可相应进行旅游服务业的开发。 |
大甸子镇 |
资源旅游型 |
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资源加工业;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
鸡冠山乡 白旗寨乡 |
山林农贸型 |
位于山林地貌,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且有较大阻碍,目前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首先增加一产收入,以农业为乡镇主要发展重点。 |
第三节 增强小城镇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按照强化功能、突出特色、繁荣经济、聚集人口的要求,加快发展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增强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强化城镇的对接聚集功能。着力构建以新台子为主中心城区、腰堡为副中心城区、其它城镇同步发展的“一主一副十二个点”城镇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新台子镇、腰堡镇两座新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重点镇集中。在农民创业就业培训、流动人口管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力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镇人口和各类要素的集聚机制,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和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六章 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新动力
实施“创新强县、创业富民、创造升级“战略,把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人才,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科技强企。围绕五大产业集群,精心组织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鼓励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提升改造,指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帮助企业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5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重点扶持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使其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推进科技富农。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鼓励农村区域经济大力发展信息农业、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经营范围,促进农副产品入超市、进家庭。加强与科研院校等部门的合作,引进推广科研成果,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型职业农民,促进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科研院校组织农民科技带头人再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服务业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模式,开发现代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和环境。支持、引导、推动各类创业园建设,制定“众创”优惠政策,吸引域内外学者、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等领办企业和自主创业。
第二节 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引进具备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积极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专利服务及相关技术咨询、专利维权、法律援助,提升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
大力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发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积极开展项目包装、成果对接等服务工作;探索构建“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交流、创业辅导等服务。
建立实用技术及科技项目贮备数据库。搭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探索科技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化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建设实用技术及科技项目贮备数据库。
第三节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需求送培科技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或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村科技人才的科技水平。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培训。依托科技项目,特别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实践进行培训,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科技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使科技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为科技发展搞好服务。
第七章 努力构筑生态文明新格局
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坚守生态底线、严格生态保护、强化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打好生态牌,充分开发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全力挖掘生态经济潜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全面开创我县生态文明新局面。到2020年,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凡河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全县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全县生态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万元GDP能耗达到全市标准水平,生态经济水平实现大跨越,基本建成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空气更加清新的美丽铁岭县。
第一节 深化节能减排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倡导低碳消费,降低产值能耗,建立公共节能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机制,继续把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作为新、改、扩项目环保审批的前置条件,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强化对重点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环保专项资金申请、污染减排的重要条件;倡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企业。构建从资源、能源、污染物产生到排放的全过程减排机制。
严格控制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在加强点源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等污染设施建设和运行,从而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开发。要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秸秆产业体系,完善秸秆收储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积极支持生物质发电,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
第二节 强化污染防治
水环境保护。加强对万泉河上游企业及新台子镇生活污水的监管,保障万泉河水质指标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重点把管网、污泥、再生水利用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系统内容。强化县域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和保护,保障饮水安全。
大气环境保护。以调整能源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为基础,全面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控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2%。推进建设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工程。加强对农村秸秆焚烧的监管力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建筑扬尘的污染控制。
固体废弃物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网络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重点推进辽宁牧昌国际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的扩建、新建大型工业垃圾填埋场项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0%。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环境监测投入机制。做好噪声污染防治。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
开展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凡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管理,对凡河水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保育与生态景观建设等综合示范,为水生态功能区生态管理体系与机制在全流域推广和产业化运行提供示范。完成凡河、蒲河及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以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根本,加快人工造林进度。全部完成河道、乡镇主街及村屯两侧的绿化工程。规划三北建设布局,在县域东部凡河发源地和凡河两翼及柴河水库、榛子岭水库四周建立起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森林植被群落;在县域中西部辽河、万泉河等8条河流两翼重点大规模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带。为防止科尔沁风沙东移和西部土地进一步沙化,在县域西部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建设辽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及范家屯湿地生态保护小区。严厉打击保护区内放牧、捕鱼、盗采沙石等破坏生态行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投资3000万元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森林面积达到77725.5公顷,林地保有量90953.8万公顷,蓄积量达到566.36万立方米。
深入抓好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及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乡村环境卫生督查力度。
第四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充分利用生态建设所具有的生态、经济双重效益功能,通过政府引导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拓展生态经济增长空间,努力将生态经济培育成重要的新兴增长点,带动全县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着力抓好榛子、食用菌、林下参、刺龙牙、山野菜、林蛙等特色生态林业产业。调整优化相关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型绿色生态产业,广泛开发生态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形成绿色生态品牌,稳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专栏:“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重点项目 1.凡河生态保护区及湿地保护建设项目; 2.凡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3.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4.蒲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5.铁岭县榛子岭水库水源保护区上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6.铁岭县康兴供热有限公司脱硫脱硝项目; 7.辽宁牧昌国际环保产业集团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备扩建项目; 8.铁岭县环保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
第八章 实现社会民生新跨越
坚持以人为本,把推进社会建设、改善社会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攻坚全面发展。
第一节 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加强美育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有机链接。提高铁岭县高中本科院校上线率,争取再建一所高中,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5%,连锁园连锁率100%,打造“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创新家长学校工作,提升全县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培训体系,打造师德高尚、素质过硬教师队伍。强化依法治教,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节 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在医疗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培养、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新发展。积极推进“健康铁岭县”建设,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建设,形成县乡医院联盟长效机制,完成中医院、妇产医院、精神病院、公共卫生预防中心、新台子镇中心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利。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 提升文化软实力
全面落实文化强县的发展战略,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种文化在乡”新路径,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现光纤入户。扩大铁岭县人民广播电视覆盖,提升采编人员素质,创办精品栏目,充分展示群众生活和本地文化,建设电视台视频网站与新媒体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以凡河文化谷为依托,建设百公里健身廊道。实现各行政村文体广场建设和健身器材配置全覆盖。加快推进审计、物价、统计、档案、气象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四节 推进城乡劳动就业发展
坚持以民为本,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格局。统筹做好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培养就业新增长点,广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确保就业总量的增加。完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民自主创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新渠道。落实好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工作,落实好对“4050”人员社会保险援助补贴和审核工作。加强劳动市场监管,加大对不合法用工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康、规范用工新秩序。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改善民生为主,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福利事业等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狠抓基本民生保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新建铁岭县社会福利院,设立床位500张。健全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老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完善社会服务功能。落实残疾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力争安置300名残疾人就业。积极筹建铁岭县殡仪馆和县级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建设。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全面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能力,认真落实事故防范措施,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
第六节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围绕“六个精准”,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做好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和专业扶贫工作。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到2020年,全县专业扶贫完成国标1761人,省标13502人的脱贫任务。
专栏:“十三五”期间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1.新建铁岭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2.铁岭县第一高级中学建设工程; 3.铁岭县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 4.铁岭县中医院建设工程; 5.铁岭县妇婴医院建设工程; 6.铁岭县幼儿园建设工程; 7.铁岭县精神文化园建设工程; 8.铁岭县社会福利院建设项目; 9.铁岭县村级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0.铁岭县家庭健康活动基地和建设中心活动场所项目。 |
第九章 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断破解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切实增强管理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健全、完善现有各项发展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促进发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立信用体系标准,强化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服务和监督作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化解建设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把扩大开放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改善开放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十三五”期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引擎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互联网+招商、精准定向招商,大力实施招商项目带动战略。瞄准国际、国内和民营500强、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的项目。
突出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利用我县便利的交通、区位及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依托沈阳华晨宝马、上通北盛、长春一汽三大整车生产基地,面向“辽吉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重点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支持优势企业拿出优势项目,在“引进来”中发展,在“走出去”中壮大,主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突出现有产业集群招商,以五大产业集群为载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来建链、补链、强链,利用产业集群或产业链自身优势定向招商,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累计新引进高质量招商引资重点项目400个。
第三节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机制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保护和激励奖励力度,激发全社会自主创新热情。积极引导小微企业提档升级、靠大联强,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用好创新资金,加强创业孵化服务。探索大学生创业群体和科技人员创业引进,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新型化、年轻化。以工业园区、东北信息产业园等平台为基础,推动各种新形式的众创空间建设,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整合科技资金、设备、人才、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对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创新资源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形成创新合力。千方百计鼓励全民创新,万众创业。
第十章 实施规划保障新举措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美好蓝图,是指导全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县上下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和组织多方力量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顺利实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组织领导
将科学发展思路与真抓实干精神结合,形成以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实施组织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学管理和统筹实施“十三五”规划,及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促、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二是加强执行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的强制力、约束力。三是开展中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形成评估报告,按程序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规划实施期间遇到形势变化或其它重大原因,致使原内容不适应新形势而需要修订或废止时,对局部内容进行研究调整并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四是抓好规划宣传。重点深入宣传规划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宣传贯彻规划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贯彻实施规划的浓厚氛围。
第二节 拓宽投融资渠道
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发挥招商引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总量。紧盯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等最新投向,有的放矢地筛选、包装项目,科学谋划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努力提高项目谋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资金支持。在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申报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旅游、文化、信息、现代服务等项目的谋划、申报和建设。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合法进入投资领域,努力包装、推介PPP项目。积极筹措信贷资金,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比例,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积极推介优质项目,整合有效资产,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力争为县域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三节 全面推进法治铁岭县建设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六进”活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加强法制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坚持县乡领导大接访和周研判制度,信访积案全部办结。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省级平安县示范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改革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防控体系,强化煤矿、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道、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治本攻坚。做好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和打击传销工作。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
第四节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提升政策吸引力、服务亲和力、文化感召力,增强与加速赶超发展相适应的县域软实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改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政务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强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第五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坚持生态引导、重点聚焦、创新政策、分类管理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人才开发平台建设,建立引才引智绿色通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先进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以及高效生态农业技能人才。完善党政人才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人才选拔方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