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1-10-19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五年,是全县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全县继续推进“开放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迈进全国百强县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好铁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面提升总体竞争实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等重大机遇,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挑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25亿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6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2亿元,年均增长11.1%第二产业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67.1%;工业增加值实现145亿元,年均增长71.1%;第三产业实现53亿元,年均增长44.9%。地区财政总收入实现20.2亿元,年均增长4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5亿元年均增长59.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0亿元年均增长6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亿元年均增长20.4%农民人均收入实现8600元,年均增长16.5%。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9.6:35.1:25.3调整9.8:66.7:23.5。同期,全县从事三次产业的人员构成也由2005年的64:12:24调整42:24:34。全县由农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工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态势,工业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深入实施“开放立县”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产业集群招商”和“专业招商”等形式,成功地开展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宁波、温州、福建、台湾、欧美和日韩等地区的项目招商活动,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项目,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936个,投资总额310亿元。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实现3916万美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77.2%;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年均增长27.5%。

——工业立县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30亿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56.1%;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50亿元,年均增长72.8%;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98个,年均增长20.9%。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懿路、腰堡、凡河、平顶、镇西、阿吉、大甸子和横道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和环保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全年形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五年累计技改项目457项,投入技改资金189.1亿元。重点企业实力显著增强,铁新水泥跃居全国同行业40强,螺旋直缝钢管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口径管业制造企业,嘉旭铜业被评为辽宁省最具活力企业之一。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华电新能源、华能新能源以及中国风电集团辽宁分公司三家风电公司入驻我县。其中,华电新能源公司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12日并网发电,华能新能源公司平顶堡项目开始动工修建,中国风电集团辽宁分公司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0亿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2.6%。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2008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县称号。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2万亩。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92形成了“一牧一菜一榛三大主导产业,奶牛饲养量达到3.86万头;保护地蔬菜产量达到107万吨,产值实现21.3亿元;榛子面积达到34万亩,实现产值6.2亿元。草坪、葡萄、苹果、中草药、苗木、花卉等特色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农田水利建设连续21年夺得省农建“大禹杯”。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比2005年的12家增长3.3倍。农业产业化产值同2005年相比增长10倍,带动产业基地75万亩,带动农民3.8万户。

——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商业流通体系活力不断增强,房地产、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面积62平方米。全面实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总数达到216家,覆盖率实现100%以上。鹏图小额贷款公司、五色大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大甸子羊汤、熊官屯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东部山区乡村旅游聚集区初具规模,以凡河新城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逐步完善,成为全省乡村旅游典型县。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2.7万人次,实现收入6.78亿元。

——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基础设施工程270项,累计投资20亿元,城乡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公路建设总投5402万元,新增公路里程85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村容镇貌得到明显改观。新城区建设进展顺利,县行政中心已经入驻新城区,实现了由有县无城到有城的巨大转变。对新台子镇、腰堡镇、凡河镇、大甸子镇、双井子乡、熊官屯乡和种畜场7个乡镇(场)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了镇西堡、平顶堡2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改善。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完成了铁岭县高中、凡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铁岭县莲花中学建设,并先后高分通过省政府普九“提高水平”和“双高水平”的验收组织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共有3项被列为省海外研发团队引进计划,19项被列为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富民强县专项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发展项目,我县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启动,全县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127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乡镇卫生院得到了综合改造,总投入1490万元。完善了人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0年,人口出生率4.6‰、自然增长率负0.3‰。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步伐,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的发展使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一些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地区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可供支配的公共财力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仍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是工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仍较薄弱。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县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环境,都将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将在历经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进入缓慢复苏时期,铁岭县将在全国经济加速复苏的进程中,迎来全面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于稳健;国家着眼于未来发展和培育国际竞争优势,即将出台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省内形势看,为全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全省已经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利于提升我县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互动发展;二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特别是打造沈铁城际连接带,将为铁岭县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起到强力的拉动作用;三是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铁岭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从我县自身形势看,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县经济已经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惯性,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未来五年随着新城物流城以及奥特莱斯项目区的建设和成熟将为铁岭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服务业发展,力争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复苏,但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二是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必然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三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以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县总体上来说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影响,机遇大于挑战。只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就会在机遇中实现发展,在竞争中实现突破。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城建设双重发展机遇,围绕进入“全国百强县”目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重点,以园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铁岭县。

(二)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均增长30.5%;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40亿元、500亿元和31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2.7%、27.2%和42.4%;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2亿元,年均增长2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亿元,年均增长90.4%;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增长20.6%外贸出口1亿美元,年均增长29.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4.7:58.8:36.5;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社会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递增50%以上,科技三项费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以上,科普经费平均每人达到0.5元以上;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1张;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7年;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0.046以下

——生态环境目标。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1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5%以上。

——人民生活目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300元,年均增长15%;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四、“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

根据面临的形势和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铁岭县要集中力量完成六大战略任务

——全面提高全县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全县生产总值2015年比2010年接近翻两番,进入全国百强县。

——坚持工业立县,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发展壮大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静脉环保六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使第三产业成为继工业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夯实农业稳县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发展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

——加快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重点搞好新台子、腰堡、凡河三个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全县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积蓄后发优势。

——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民富、民安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多渠道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五、“十二五”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及措施

实施对外开放主战略,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坚持把对外开放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以责任招商为第一工程,扩大投资为第一动力,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支撑,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主动吸引国内经济合作资金,以扩大投资开发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进程。

——明确招商理念。要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重,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要加快经济增长,也要促进社会进步。要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不仅要引进资金,而且要引进思观念、体制机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优化招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信用环境,引导诚信经营;优化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使投资有机会、兴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权益有保障。

——突出招商重点。一是突出产业招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六大产业集群,积极引进“高、新、特、优”产业项目,狠抓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等项目的引进,依据产业类型形成发展合力和发展动力。二是突出大项目招商,狠抓大项目的引进,培养和扶持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大项目,实现企业规模和质量双赢。三是突出绿色招商,狠抓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企业、优质资产的招商,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和环境保护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原则,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全面提升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外资内移、南资北移、辽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新城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对沿海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承接沈阳及周边城市整体搬迁企业。积极参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把铁岭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构建沈铁地区空间融接、经济互动互补、产业相互延伸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大胆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转让经营权、股权重组并购等新型招商方式。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包装工作,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工业园区为载体的招商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工业经济高水平扩张

“十二五”期间,铁岭县要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程五项工程,按照“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建设大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撑,完善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环保和通用航空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27.7%;工业增加值达到485亿元,年均增长27.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7.3%。超100亿元企业2户,超10亿元企业20户。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开发集中化、产业集聚化、土地集约化”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懿路、腰堡、凡河工业园区整合,达到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加快横道静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规模最大的环保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促进平顶、阿吉工业园区提档升级,达到市级工业园区标准;重点规划建设友谊沙坨子新调线工业园区加快构建工业产业发展新载体破解工业发展空间难题,积极把握二轮土地规划修编的机会,做好工业园区土地总体规划,为园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加强产业配套,充分发挥园区承载能力和项目集中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全县优势产业,形成信息、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聚集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努力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亿元。2015年,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50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4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2、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六大产业集群的集聚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工业化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的产值要达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机械制造业

重点培养以辽宁经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数控机床产业,扶持润达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2015年,先进制造业发展到150户,固定资产投入100亿元,年产值200亿元。

——有色金属加工业

重点扶持中利电缆等大型金属加工项目;鼓励嘉鑫、嘉旭等传统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行二次、三次创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开发铜、铝产品相关产业链条。2015年,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到150户,固定资产投入2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

——新型建材业

铁新水泥为龙头,完成东立水泥项目建设,做好人天科技环保水印刷项目的二期技术改造。2015年,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到100户,固定资产投入80亿元,年产值200亿元。

——汽车零部件产业

以天河机械、申鑫福汽车零部件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201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改装车项目)达到100户,固定资产投入80亿元,年产值200亿元。

——静脉环保产业

重点扶持辽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和方盛环保科技项目,促进道静脉产业园区成为全省处理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园区2015年,静脉环保企业发展到50户,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年产值80亿元。

——通用航空产业

产业园位于腰堡镇,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用飞机制造及零部件加工、航空俱乐部、飞行员培训、机场运营和休闲旅游五个方面2015年,航空企业发展到50户,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重点建设铁岭县汽车零部件基地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节能低碳为主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变促进铁新水泥、人天科技、螺旋直缝钢管等规模以上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企业产能效益。抓住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的机遇,认真进行研究和梳理,包装一批可行性强的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不断提高县域工业经济的竞争实力。2015年,技术改造项目要达到160项,投入资金200亿元。

4、发展新能源产业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重点建设铁南风电、平顶堡风电以及镇西堡风电3期工程。开发建设年产长烟煤30万吨的双树子煤矿。

(三)努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1、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发展“一牧一菜一榛”三大主导产业。根据各乡镇地域和资源特点,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奶牛、肉牛、生猪及肉鸡为重点,稳步发展精良畜禽,突出发展奶业。全面提高畜牧防疫、畜产品检测监管能力,提升畜牧业生产生态、环保、规模和集约化水平。2015年,全县奶牛饲养量要达到4.4万头,进入全国奶牛大县行列,规模养殖小区达到400个,占饲养量的80%以上。推进以绿色稻米、蔬菜开发为重点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转换的开发进程全力打造县域有机食品市场品牌2015年、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继续巩固退还林成果,突出发展榛子、林下参等林下经济,加大高标准榛林示范园建设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2015年,全县榛子开发面积达到45万亩,林下参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全力建设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要达到70家,农业产业化总值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20%,带动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

——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改革,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十二五”期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9家,总数达到370家,建设AAA级标准示范社20个。

——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和水稻、玉米、榛子等12个县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对农产品“三品”认证基地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产品市场信誉。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在新城区周边发展以优质、高效、精品观光为主题的现代都市农业。突出发展优质稻米和设施农业生产,结合生态餐饮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尽快建立与新城区建设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辽河治理和大型水利设施整修加固。加强抗旱基础设施、病险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主线,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认真贯彻《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加强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开发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5亿元。

3、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村村通油路管护和乡级公路路面拓宽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到2015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加大农村能源开发建设力度,着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秸秆汽化项目达到50个以上。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建设,加强空气净化、水污染防治等综合治理工作提升村屯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建设绿、美、亮、净标准化村屯142个。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广泛开展以“阳光工程”为主的农民输出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导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实现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劳务收入15亿元。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配套建设农村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丰富农民文体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新风、崇尚文明,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基于铁岭县经济形势发展以及新城区建设的需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的重中之重按照低耗能、无污染原则,以新城区、物流城及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开发现代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1、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凡河、腰堡、新台子三新城东北物流城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为依托,以培育和引进业物流企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信息和政策三大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1)东北物流城

积极推进东北物流城的建设和运行,重点抓好绿色农业物流专用车基地建设,努力将东北物流城打造成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现代物流基地

(2)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

项目占地9000亩,总投资150亿元,建设包括世界名牌折扣店、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及商务酒店、会展中心等多种高端服务业态。计划6年时间将其建成辐射东三省及蒙东地区的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及度假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产业区。

(3)新兴服务业

围绕新城、物流城及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会计、法律、金融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服务,努力解决工商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积极培育物联网、互联网内容服务、先进计算服务、软件平台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2、构筑传统服务业新优势

依托新城区建设,大力发展餐饮、商贸、娱乐、教育休闲及文化传媒等服务业,引进1—2个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继续做大房地产业,充分利用新城区新台子、腰堡两座建设的有利契机,好凡河、新台子、腰堡三个乡镇的居民新区建设,建一批经济适用和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逐步建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集散交易市场加工利用中心“三位一体”的运作体系,形成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基础构架结合“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村商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坚持“文化搭台、旅游承载、经济唱戏”的原则,加大对小品之乡、李成梁故里等特色文化品牌的包装和宣传;以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为纽带,以凡河现代都市农业为拉动,全面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新亮点,全力打造沈阳及周边城市休闲旅游胜地。着力打造凡河两岸明清古迹柴河田园商务度假、辽河景观娱乐休闲三大旅游带,使铁岭县发展成为辽北山水文化旅游强县,实现“铁岭前庭院、沈阳后花园”的目标。全力建设职业教育基地,打造成面向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东北地区的技能型人才输出摇篮和职业培训基地。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

1、强化新城区建设管理

目前,新城区已经正式落成,铁岭县的城市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北方魅力水城。”因此,铁岭县要以此为城市建设目标,在新区建设上保持空间协调和均衡,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市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布局中。加快新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做好与市里有关管理权限的工作对接,进一步增强城市意识,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如意湖、莲花湖街道建设,完善新城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大资产整合力度,完成老城区资产变现工作。

2、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本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科学、高水平地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实力,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产业支撑。到2015年,铁岭县城镇化水平提升到60%,以沈铁轻轨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新台子、腰堡以及凡河三座新城。加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优化小城镇体系结构。积极做好大甸子、阿吉两个中心镇的整体规划修编,完蔡牛和李千户两镇整体规划,将符合条件的乡全部实现撤乡变镇为铁岭县今后发展积蓄力量。推进县乡公路网络、城乡通讯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供应能力,改善环境质量。

3、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以建设新城区,打造凡河、腰堡、新台子三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化,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到2015年,投入45.2亿元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以新城区和新市镇为枢纽,连接城乡、村屯四通八达的全县公路设施网络,各级公路布局科学、便捷顺畅,全县公路密度达104公里/百平方公里大力发展客运,2015年,客运班车达100台,乡、村通油路通客车率达100%,比“十一五”翻一番。

(六)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全面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

1、促进科技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建设,抓好远程等各类教育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为目标,突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力打造铁岭县汽车零部件基地研发中心使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水平再上新台阶

2、积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提高人口质量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重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以上,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以上。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重点完成县第一医院异地搬迁以及医疗三级网建设,完成腰堡精神病院的新建项目

3、大力繁荣文体事业

依法建立档案管理和利用体系,加强《档案法》、《辽宁省档案条例》的宣传切实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建设铁岭县图书馆以及35个农村文化院建设216个村文化及农民健身工程,普及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重点完成铁岭新区体育场建设以及其它体育活动场地改扩建。

4、做好社会保障事业

努力扩大就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生活,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推进社区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加强国防教育,依法保护好国防工程。深入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加快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加强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建设,引导宗教界积极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坚持依法统计方略,营造统计工作新环境。加强宏观调控,抑制价格过快上涨。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全面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发展广播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完成公检法司部门在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意识,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七)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收入。加快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实行服务承诺制,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