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堡镇依托自身文化底蕴,以产业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桥,立足本地优势,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开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精品线路第一站:噶山小镇。噶山小镇是坐落在铁岭县镇西堡养马堡北的一处满族文化观光小镇,景区占地千余亩,由铁岭满族文化发展中心打造的以传承、弘扬满族历史文化为中心,以满族特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采摘于一体的宜人景区,是体验满族人文风情的好去处。一走进满族人家,满族石牌楼、满族博物馆、仿古建筑群、威远堡边门、明清马场遗址、八旗大戏台、酒楼饭庄,满族客栈、嘎拉哈擂台,满族园林……浓郁的清代满族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从崎岖的田间小路走进满族博物馆,代表满族八旗的旗帜依次摆放,展现在眼前的是极具满族特色的服饰、生活用具以及满族文化史书等,无处不在的满族文化给人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时带人寻找满族历史发展和变迁的记录。这里春天山花竞开,汇聚成一个山花浪漫的海洋,夏天郁郁葱葱,是避暑休闲的最佳首选,秋天则是金色的海洋,各种山果挂满枝头,冬季白雪皑皑,方显城郊冰雪王国。景区对外开放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了“满族颁金节”、“中国.铁岭满族嘎拉哈游艺大赛”、“第八届全国满族联谊会铁岭论坛”等活动,其中嘎拉哈游艺大赛单天超万人参加,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
第二站: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任辅臣作为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出生在镇西堡镇河夹心村。为此在镇西堡镇河夹心村建成了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基地于2021年6月17日建成启动,共分五个展厅:风雨如磐、家国磨难;追求真理、践行初心;十月革命、中国红鹰;漫长岁月、崇高荣誉;红色传承、面向未来。全方位、多角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客观真实地还原任辅臣光荣而伟大的一生。已被列为辽宁中俄友好交流基地,辽宁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铁岭市党性教育基地、铁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侨胞之家等。2022年,中组部以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核心,建设美丽村屯。“古渡心乡”红色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成为我市红色旅游打卡的新地标。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一堂生动的党课,开一次读书分享会,参观任辅臣纪念馆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还能露营星空下、入住田园间,驰骋绿茵场、尽享农家宴,无论是亲子度假或是友人聚会,都会是一段美妙时光。“古渡心乡”现已建成8间民宿房、6间星空房以及10余个室外帐篷营地,可以提供住宿、露营、烧烤、团建、运动、手工制作等项目,日最大接待量200人左右。
精品线路第三站:锡伯族文化园。走进三台子锡伯族文化馆,沉浸式感受着这个游牧民族的沧桑、勤劳与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展厅由锡伯族历史、锡伯族文化和锡伯族生活工具等部分组成,一件件充满历史感的展品,尽是锡伯族多年来演变与发展的痕迹,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原封不动的呈现了锡伯族的衣食住行和生活起居,展示了锡伯族的发展历史和奉旨西迁、屯垦戍边的伟大壮举。 顺着展厅细细看来,一张歌谱尤为引人注目,“这是锡伯族民歌,1982年在三台子村一所人家发现,省戏剧研究所研究员杨久盛经充分考察了解后,根据歌词内容将此歌曲起名为《银州定居歌》,”镇西堡历史文化传承人张继承介绍,“这首歌曲是其中一支锡伯族从新城子移居银州城及三台子不久诞生的,铁岭在古代称为银州,歌词中的银城就是银州城的简称,北箭场就是现在的龙首市场,锡伯族人把跨越三个世纪本民族民歌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在全国罕见。”“自从长白到银城得定居,从此快乐生活过下去……”短短几句歌词充分体现了骑射时代锡伯族人的精神面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镇将深入推进锡伯文化馆和旅游产业相互赋能,融合发展,来这里的游客能够完整领略锡伯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无限魅力。
最后一站:漫时光田园。远离城市喧嚣,寻觅一处幽静乡野,感受田园生活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休闲方式,打造“全方位体验”乡村旅游慢生活也成为镇西堡镇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突破口。在镇西堡镇镇西堡村的“漫时光田园”与乡野美景撞个满怀,葱葱的树、翠翠的山、整洁的民宿、以及乡村田园里飘过鼻尖的香甜……漫时光田园占地4000余平米,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休闲时尚的设计元素,是集休闲观光旅游、田园体验、网红打卡、时尚民宿、休闲餐饮、露营基地、青少年研学、团队拓展、农耕体验、网红孵化、短视频与新媒体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田园综合体项目。沿着田园小路漫步,映入眼帘的宛如调色板一般的乡村风光,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五彩斑斓的花海、放荡不羁的山石、甜美诱人的果树交织成一幅美丽画卷。一半山风野趣,一半人文浪漫,篝火、烟花、露天电影、聚会、团建、派对、研学……让游客们感受到田野乡村也能成为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
镇西堡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乡土风情,竭力打造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布局,用丰富的旅游体验留住游客。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镇西堡镇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