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供“强深”!凡河源合作社黑木耳产销“双丰收”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位于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阿达伙洛村的凡河源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同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20万个菌棒在田间整齐排布,一朵朵肉嘟嘟、黑亮亮的木耳从菌棒中探出头来,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

  “这批木耳还能再采最后一茬,晾晒后的干耳经过机选分类、包装后,将供强深生鲜超市,批发价格比往年每斤高出十元!”基地技术员陈凤敏一边查看木耳长势,一边难掩喜悦。她介绍,7月中旬菌棒下地,8月便收获了头茬秋木耳,一直到10月旬末最后一茬采收后,菌棒就进入了养棒期。明年初夏,这些菌棒将再次焕发生机,20万个菌棒共计能产干耳2万多斤。

  凡河源合作社的丰收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年来对产业的深耕与创新。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理事长孟庆满是土生土长的白旗寨满族乡人。早年,他在乡里开办木器厂,生意红火之余,大量柞木边角料只能被当作燃料烧掉,这让孟庆满深感可惜。“这些边角料都是好木材,就这么烧了太浪费,能不能让它们发挥更大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孟庆满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转型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将柞木边角料打碎后制成种植木耳的菌棒。这一“变废为宝”的举措,不仅解决了木材浪费问题,还大幅降低了木耳种植的生产成本,为合作社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孟庆满的带领下,合作社的黑木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面积尝试,逐渐发展成为阿达伙洛村的特色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孟庆满还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外出学习大棚灵芝栽培技术,探索“灵芝+黑木耳”的多样化种植模式。

  优质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凡河源合作社的黑木耳和灵芝之所以深受市场青睐,离不开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合作社始终坚持选用优质柞木木料制作菌棒,确保菌棒的营养基础。白旗寨满族乡地处长白山余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以及凡河源头的优质水源,都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双重保障下,合作社产出的黑木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灵芝仙草、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品质上乘,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口碑。

  为了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孟庆满成立辽宁兴禾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注册“凡河源”商标,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从菌棒制作、田间管理到产品采收、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确保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始终保持优良品质。此次与强深达成合作,正是市场对“凡河源”产品品质的高度认可。

  从“变废为宝”的创新起步,到“品牌化、产业化”的持续发展,再到如今“采收销售双丰收”的喜人局面,凡河源合作社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孟庆满表示,在白旗寨满族乡林下经济产业联合党委的带领和支持下,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更清晰、底气更充足。未来,合作社将重点打造“林下经济+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巩固黑木耳、灵芝种植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灵芝猪、灵芝鸡、稻花香大米等新产品,计划建立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