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tlxnyncj/2023-02779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3-04-07
标  题: 铁岭县2022-2023年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铁县农发〔2023〕12号 发布日期: 2023-04-10

铁岭县2022-2023年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提升我县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根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财〔2022〕114号)和《辽宁省2022-2023年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辽农办农发〔2022〕579号)等文件精神和相关会议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坚持把保障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托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促进粮油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主产区,突出主导品种、兼顾苗头性品种,突出主推技术、兼顾引领性技术;坚持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相结合,坚持发展生产和产业融合相结合;示范推广一批粮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集成推广一批高质高效技术,创建一批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二、实施地点及规模

  以建设攻关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简称“三区”,也称为项目区、生产基地)为主要方式,通过“三区”建设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县共建立攻关试验区1个、核心示范区20个、辐射带动区20个,“三区”总面积17亩,涉及9个乡镇。

  (一)攻关试验区。位于蔡牛镇北地村,共100亩。建设集中连片的攻关试验区,试验筛选、展示示范优良品种10-30个,攻关试验与探索研究绿色、高质、高效前沿技术或模式5项(套)。攻关试验区由技术人员支配使用,全程负责试验工作,确保试验设计、布局、开展、总结等工作科学、规范。

  (二)核心示范区。在阿吉镇、蔡牛镇、镇西堡镇、双井子镇、凡河镇、腰堡镇、新台子镇、熊官屯镇、李千户镇等9个乡镇建设20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面积在1000余亩,总面积在20000亩以上。集成组装、示范展示成套、全流程、标准化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3套。在阿吉镇、蔡牛镇、凡河镇、镇西堡镇、双井子镇建设10000余亩的超级核心示范区5个,总面积在7万亩以上。各核心示范区位置、规模及技术模式为:

  1.阿吉镇核心示范区,位于阿吉村,共1000余亩,依托洪尧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模式。

  2.阿吉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山河村,共1000余亩,依托阿吉镇丰源家庭农场,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3.阿吉镇核心示范区,位于阿吉村,共1000余亩,依托洪尧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4.阿吉镇核心示范区,位于乌巴海村,共1000余亩,依托绿野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5.蔡牛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北地村,共1000余亩,依托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6.蔡牛镇核心示范区,位于王千村,共1000余亩,依托蔡牛双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7.蔡牛镇核心示范区,位于东贝河村,共1000余亩,依托蔡牛镇珈珈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8.蔡牛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山咀村,共1000余亩,依托兴谷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9.镇西堡镇核心示范区,位于河夹心村,共1000余亩,依托宏达农业机械化发展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0.镇西堡镇核心示范区,位于河夹心村,共1000余亩,依托怡帆家庭农场,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11.双井子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双树子村,共1000余亩,依托英卓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12.双井子镇核心示范区,位于范家村,共1000余亩,依托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3.凡河镇核心示范区,位于新屯村,共1000余亩,依托李千户镇金聚丰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模式。

  14.凡河镇核心示范区,位于杨威楼村,共1000余亩,依托腾野家庭农场,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15.凡河镇核心示范区,位于杨威楼村,依托李千户镇金聚丰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共1000余亩,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16.腰堡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大康屯村,共1000余亩,依托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17.腰堡镇核心示范区,位于茨林子村,共1000余亩,依托腰堡镇绿宇轩家庭农场,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8.新台子镇核心示范区,位于八里庄村,共1000余亩,依托沃丰源农机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9.熊官屯镇核心示范区,位于上峪村,共1000余亩,依托力海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20.李千户核心示范区,位于黄庄村,共1000余亩,依托本地大户蔡承伟,集成组装、示范展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

  (三)辐射带动区。在核心示范区周围划定辐射带动区,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单项的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4-6项。辐射带动区应与核心示范区紧密相连、科学分布,便于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县建设5000 - 10000亩的辐射带动区20个,总面积10万亩以上。

  三、实施目标

  (一)面积目标。“三区”建设规模应符合上一部分单个项目区面积标准,同时,“三区”还应达到总面积要求。其中,粮食作物示范县17万亩以上。

  (二)单产目标。以创高产为目标的攻关试验,力争打破本品种在本县、本市乃至全省的单产纪录;以创高产为目标的核心示范区,单个示范区玉米的平均亩产应分别力保800公斤以上,并争创高产纪录;以创高产为目标的辐射带动区,单产力争比上年提高5%以上。不以创高产为目标的项目区,也要统筹关键技术、关键措施,确保单产水平有所提升。

  (三)绿色目标。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以单产提升和生产生态相协调为目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项目区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化学农药使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且较上年分别减少2%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四)产业目标。围绕市场需求,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农业“三品一标”为重点,大力推行“家庭农场+示苑区“合作社+示范区“龙头企业+示范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产销衔接,打造全产业链条。分区域分两种推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粮油品牌和经济作物优质特色品牌,实现优产优销、优质优价。通过项目实施,比上年节本增效5%以上,带动示范县该作物总体效益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主导品种推广,做好苗头性品种示范。突出主导品种的稳产增产作用,在攻关试验区开展品种筛选展示示范试验,在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加大经过生产检验、农民接受程度高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力度,推动构建一乡1-2个、一县3-5个主导品种的结构布局。突出需求导向,着力挖掘苗头性品种,重点是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玉米品种,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及相应的大豆品种。

  (二)加强主推技术应用,促进引领性技术示范。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加大技术补助力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快熟化优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在示范区组织专家开展前瞻性技术试验示范,重点是玉米单粒精播密植和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加快技术熟化和本地化,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为大面积推广奠定条件。

  (三)打造高产创建示范片,推进小面积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围绕集成推广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地区,打造省级“万亩片”、市级“千亩方"、县级“百亩田”的三级指挥田,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大力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 开展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四)加强生产主体培育,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选择-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国有农场等经营主体,参与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承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任务,提升规模化、组织化生产水平。支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围绕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托管或半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粮油生产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发展生产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带动生产发展。项目区重点发展优质食味稻、特用专用玉米、高油酸花生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品种,增如代活绿色力产品供给发属订单生产,完善标准体系,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结合全国粮油产业发展大会等展销会,推介一批优质粮油品种、区域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粮油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五、资金规模及使用方向

  项目补资金4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一是物化投入补助。对开展行动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示范标牌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计划使用257万元左右;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推广(含改装)先进制种及施药机械、改进施药方式、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体化作业、防灾减灾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计划使用103万元左右; 三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开展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集成组装、瓶颈技术攻关及测产、项目考核验收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计划使用40万元左右。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级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具体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工作调度,督促指导、考核评价各地项目实施情况。示范县作为实施主体,要把项目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抓手,成立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责任落实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要上下联动,争取筛选一批典型项目区,努力打造成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田,组建工作专班,加强资源集聚,将规模化高产高效经验辐射推广。

  (二)强化指导服务。省级专家指导组指导和督促县级专家指导组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县级成立由相关技术单位牵头的技术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负责技术方案制定和指导服务,跟踪记录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统筹协调抓好技术措施落实。为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优先聘请省级科技小分队暨该领域省内主力科研推广团队作为县级科技小分队(双方自主协商权利义务并签订合同)。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巡回指导、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工作,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以项目区和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指导,促进产销衔接。

  (三)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一二三”项目管理机制:一是“一项竞赛”评价机制。同一作物县、市、省三级分别开展高产竞赛,通过通报表扬等方式对创高产记录,单产排名靠前的项目区、县、市进行激励;二是“两项等选”竞争机制。根据申报特别是往年实施情况等,通过择优选择制确定示范县;根据日常检查、总结评价等情况,通过竟争淘汰制取消排名靠后县的下年度实施资格。三是“三项考核”绩效管理机制。过程考核。树立统一规范的项目标牌,以县为主开展定期监测,及时收集并报送活动开展、田间苗情等文档、图片和影像资料,定期归档立卷,健全项目档案。资金考核。建立资金使用专门台账,适时检查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成效考核。逐级开展实施进度及成效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表扬,在下年度项目安排、粮食生产激励等工作中予以倾斜。

  (四)强化资金落实。示范县领导小组(或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联合)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拨付程序、拨付时限等事宜。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项目实施进程和工作需要,及早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使用申请等正式手续(抄报市农业农村局监督),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资金。要建立资金使用专门台账,强化资金监管,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专款专用。

  (五)强化宣传引导。认真制作项目区标牌,公开项目实施内容、负责人等信息,宣传推广主推品种、技术模式、关键技术。要加强工作调度,主动做好信息报送,以项目简报形式和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提交文字和图片信息,每县报送简报10期以上。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重大活动特别是项目实施取得成效和实施结束后,要积极协调各级主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省级及以上电视、报刊等主要媒体宣传1篇(次)以上,市级2篇(次)以上,县级4篇(次)以上,宣传推广技术内容和经验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强化交流监督。适时开展市际间、县域间交叉督导和学习交流活动,实地了解其他市县行动开展、标牌树立、技术推广、档案归集、资金落实和实施成效等情况,查找问题不足,学习经验做法。认真组织做好测产验收、成效调查、总结评价等工作,项目实施结束后,示范县要及时向市级报送工作总结和自评报告。

  附件:1.铁岭县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专班

            2.铁岭县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技术指导组及科技小分队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              铁岭县财政局

  2023年4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